安新强,安新强讲师,安新强联系方式,安新强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安新强:少一点国情 多一点国际
2016-01-20 4645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阶段已发生深刻变化。能不能走出“中等国家陷阱”,能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能不能实现人民幸福,都取决于我们对“国情”和“国际”的思辨认识。在我看来,我国必须进行第二次改革和转型,从第一阶段的更多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转向第二阶段的更多强调“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这是因为:

 
  其一,“普世价值”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
 
  普世价值观,是“指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赞成,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宗教、各个民族普遍赞成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法制、人权、平等、公平与正义是普世价值的核心内容。为巩固和推行普世价值,1947年,人类在联合国召开会议,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应该说,到今天,联合国人权宪章所倡导的普世价值观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赞同。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崛起,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同时,在减少贫困、促进人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1)在经济领域,增长的可持续性、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使现有的增长方式受到日益严峻的质疑;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财富分配的权力化和灰色化,使得人们怨言很多。(2)在社会领域,价值观混乱、诚信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缺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担忧。(3)在政治领域,民主进程推进缓慢,政府垄断、腐败滋生,干群关系对立严重。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引发了“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之争。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为普世价值,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共同价值所在,决不会因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而且,就其根本来说,“普世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核心精神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致,自由、公正、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观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之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普世价值观也是统一的而不是抵触的,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因而,虽然不同的国家具有各自的文化、历史特征和政治架构,即具有不同的国情,但这种差异不是对普世价值和现代社会制度架构的颠覆和拒绝。从实现路径上讲,由于初始条件、内生状况、外部约束不同,后发国家不可能重复先驱国家走过的路,只能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用“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来拒绝“普世价值”。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一定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和转型中绕不过的弯!
 
  其二,一些“国际规律”是人类历史所证明了的“社会、市场的铁律”,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约束力
 
  人类社会和市场有其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人的贪婪性、权力欲、对自由、正义和公平的追求等多种深植于人身上的、复杂的、多元的人性造成的,也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博弈造成的。它们是紧箍在人类头上的“铁律”,并不会因某个国家的特殊国情而不起作用,或者消亡。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这些“铁律”,中国也不会因为现在“中国特色”而逃脱这些“铁律”的约束。这些“国际规律”是许多方面的,下面我将简单地罗列其中较突出且对当前的我国至关重要的几条:(1)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家能逃过这条“铁律”的魔咒。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如果权力没有制衡,将导致腐败。(2)缺乏人权和财产权的国家必然走向混乱和失败。历史证明,一个不能明晰、尊重并有效保护私有产权的国家,一个随意侵犯民众财产权的社会,注定会走向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人民痛苦。前苏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3)垄断必然带来低效率和社会不公,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垄断,尤其是政府垄断,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不管其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最终只能导致低效率和对民众的劫掠。而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才是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保障。(4)贫富差距过大不仅对穷人是一种灾难,对权贵和富人也是一种灾难。贫富差距过大,最终将点燃社会割裂的火药桶,在燃烧穷人的同时也燃烧那些冷漠的富人和权贵。(5)“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大学之魂,泛政治化(行政化)的国家不可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人类的大学发展史表明,任何国家,如果政治(行政)的力量在大学无处不在,这个国家注定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其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每向真正的“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而非欺世盗名的“国际惯例”迈进一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就前进许多
 
  1978年以来,中国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走向了改革和开放。就其实质,每一步促使中国进步的改革和开放,都是在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靠拢、发展,而每一步违背“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改革措施,最终或者是带来了低效率、抑制了经济增长,或者是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在政治领域,我们结束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线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政治纲领的扭转,是我国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靠拢,从而促进了国民的解放和自由,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人民对党的拥护。然而,在政治上,我们也存在着因过度、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而带来的扭曲和失范。如:民主的裹足不前和虚而不实,制衡的缺乏,使得政府和某些掌权者权力独大,由此导致腐败盛行,人民胸怀怨气。
 
  在社会领域,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民生,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农村发展。这些措施,从实质来看,正是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要求来做的,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拥护和赞誉。而由于过度地强调“中国特色”,我国长期维系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由此制度,农民深受身份歧视之苦,衍生了许多人间悲剧。
 
  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无疑是“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在我国最显著、最深刻的反映。由此,我们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经济奇迹。然而,让我们感到寒心的是,我国的经济领域至今还存在着因借“中国特色”而拒绝真正的走向市场化和开放化。许多领域被国有企业垄断,而这些垄断企业,却没有履行该有的责任,反而却利用其垄断地位不断地攫取百姓财富。
 
  在其他的领域,如教育、医疗,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如果某个领域真正向着“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改革,这个领域就效率更高、更公平;而如果其以“中国特色”为改革导向,就更低效、更不公平、更多腐败。
 
  其四,新阶段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型需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在新阶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必须要在以下领域取得较大的突破:第一,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第二,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第三,城市化;第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低碳经济的发展。
 
  事实表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都必须与国际接轨,按照已被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历史所证明了的教育、人才使用、知识创新和知识保护等方面的规律来办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将导致创造性人才被扼杀、技术创新被抑制。
 
  历史表明,当一国大国长期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时,不仅会扭曲国际贸易结构,导致各国贸易冲突增加;也会扭曲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导致世界经济、金融的不平衡。因此,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才是大国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此次的金融危机更是凸显了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一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加快城市化,也需要我们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接轨,打破“一国两制”--这里指的是中国存在分割的城市制度和农村制度--的制度障碍,赋予人民自由流动权。
 
  既有的文明和现代国家,其城乡是一体化的,其基本公共服务是均等化的。当前中国的区域、城乡和群体差距,亟需中国与国际接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低碳经济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国正致力于技术创新、制度协调,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在技术上、在排放权分配和交易上参与国际合作。
 
  其五,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会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的遁词,成为阻碍改革推向更深层次的借口
 
  我国的改革已到了非向更深层领域推进不可的时候。当改革要推向深入,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更公正、更规范、更透明、更制衡、更利益均衡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于是,一些人或集团,就会打着各种“中国特色”的幌子,以各种理由来搪塞百姓、阻碍改革。比如,对国有垄断企业来说,当要对其征税资源税或要其将利润上缴时,他们就会以“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说什么这样会削弱其竞争力、说什么这样会增加其经营成本……但他们在提高各种收费时,却会以与“国际惯例”接轨来忽悠老百姓…..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