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培训已经成为培训业界的一门主课,很多优秀的老师赢得了学员们认同和高度评价,可喜可贺。但是,对于什么是礼仪、为什么讲礼仪的问题,不但有些讲师似乎讲的不很深刻,竟然连客户为什么要上礼仪课也只关注“仪”的层面。因而便出现了“轻礼而重仪”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注重礼的外在表现有余,而注重礼的内在不足。
何谓“礼仪”?礼仪是分为两个方面的。一是“礼”,二是“仪”,合在一起叫礼仪。其中,礼,是内涵、是内容、是本质;仪,是外延、是形式、是现象。礼和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是,决定仪的是礼,服务和服从礼的却是仪。一句话,礼是起决定作用的。
那么,什么是礼呢?还是让我们引用几位圣人的话来解释,不但会更有说服力,而且也会深刻认识礼的内涵。
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培养出了李斯和韩非子这两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话应该很有力量。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荀子认为,礼,是最高的人道——人之极也。
《左传》中说:“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也是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如此重要,那么就足以可见“礼仪”的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是天的经,是民的行(行为规范)。
《礼记》中说:“礼以行义,政之大节也。”《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是为士者必读之书。她把礼仪看作是“用来推行道义和国家行政管理的大节。”
管子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也是千古名相,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这样一个圣人,能把礼排在“礼义廉耻”四维之首,可见礼之重要。何谓“维”?维就是指治国的纲纪准则。
还是朱熹对礼和仪解释的清楚,他说:“礼即理也。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把“礼”看做是“理”,并强调“涵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致知’,最后才是‘力行’。”
综上所述,可见“礼”之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