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文,陈凯文讲师,陈凯文联系方式,陈凯文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食品、饮料、白酒实战派营销专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陈凯文:一碗拉面是怎么创造出62亿元的市场?
2016-06-12 2465

       33岁的马黑买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沙连堡乡沙一村。在黄河岸边的化隆群科镇,他开了一家拉面馆。悠悠黄河水从这里经过,使这座高原小镇多了几分灵气。

       “感觉自己已经和拉面打了小半辈子交道了!”马黑买说,秉承着父辈们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他们开在全国各地的“化隆清真拉面馆”越做越大。但他明白,拉面的品质是关键,“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蒜苗、香菜绿)”的拉面美食法则熟记于他的心中。

      马黑买说,从起初做拉面匠起,他就明白,要做好一碗化隆拉面,用慢火熬制的牛肉清汤是关键,拉面里的汤需要用牛骨熬上4小时以上。

      除了汤清、黄河水清,在马黑买的记忆里,家乡的百姓也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

      但如今,化隆百姓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开有14430家拉面馆,常年在外从事“拉面经济”的人员达到10万人,每年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利润18亿元。

      一碗拉面是怎么走向全国,开创出一个大市场的?

      化隆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县,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全县28.6万人中有农村人口25万,是国家级贫困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六盘山地区。

      马黑买说,上世纪90年代,家乡闹旱灾,粮食收成不好,每天吃不饱肚子,在家排行老五的他只能外出求生。年少的他不得不跟着亲戚来到厦门,在拉面馆里当起拉面匠。他清楚记得,走之前,他身上只装着7元钱,还是和亲戚借的。

      当时在化隆县,像马黑买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选择外出打工或挖金子。“外头的天气热,身上的汗不干啊,尕妹妹啊,你的阿哥走了呀,哎哟,出门人孽障(日子过得苦)死了,破烦(烦心时)把花儿漫上啊,阿哥们是出门人。”一曲来自西北的花儿《出门人》,道出了当初拉面匠们离开故土、来到内地开面馆的辛酸。

      “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开拉面店,想起来都是眼泪。”想起10多年前在深圳开拉面店的经历,40岁的回族汉子马勇有些激动。

      “拉面里讲究萝卜白,当初我们‘一穷二白’地来到内地,创业时也是白手起家。”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炎热的夏季,一位带着白帽、骑着自行车的回族青年骑行在深圳盐田区的大街上。

      他左手扶着车把,右手不停地擦着从额头滴下的汗珠,眼睛还要紧盯着沿街是否有合适的铺面。热气在路面蒸腾。

      这个青年就是马勇,从他的创业经历上,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名外出创业的拉面大军的影子。

      “出去开店,我们需要找合适的店面。为了省点钱,我当时每天花5块钱租辆自行车,常常骑着自行车一条街一条街地找店面。说句实话,那里天气热,几天下来,屁股都被自行车座位磨出了泡,到现在我还有‘自行车恐惧症’,见到自行车就害怕。”

      在大城市谋生活,靠着家庭作坊式经营的他们并不占优势,每天起早贪黑,晚上只能打地铺睡在店里或住在5至10元一晚的洗浴店里。

      有些拉面匠个子小,够不着和面的案板,只能踩着砖头和面;有些拉面匠胳膊劲不够,刚开始根本拉不动面,一天劳作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为了生计,必须咬牙坚持。

      “其实,当初背井离乡,更多的是无奈。”马勇说。

      曾在山东烟台开拉面馆的回族拉面老板贾海武说,思念家乡,是他们内心的痛。2008年他还在烟台大学的清真餐厅开拉面馆,听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赶不回家的他忧心如焚。

      “那一晚,我独自徘徊在海滩上,海浪声中望着明月,祈求母亲平安,那一夜我终身难忘。”他说。

正是凭借拉面匠们的艰辛付出,化隆拉面逐渐打出了名气。

      青海海东所辖的“两化”地区(化隆、循化)盛产辣椒,这里的辣椒皮薄、肉厚,色泽鲜红,味道香醇,是化隆拉面里的重要佐料之一。每年七八月间,红红的辣椒映红了采椒人的面庞。火红的辣椒似乎昭示着红火的日子,走出大山的化隆拉面人也慢慢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1993年至1997年,在厦门开拉面馆的马黑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2015年,他和另外4个股东合伙创立了“海尼尔”这个品牌,在西宁和厦门开了19家连锁店。如今,马黑买的拉面馆一天的营业额就达62万元。

      化隆拉面人在将舌尖上的美味带到全国的同时,也将祖辈留下的诚实守信和善心善举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去年8月发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爆炸事故中,在天津开拉面馆的化隆青年马成义和哥哥召集在当地开拉面馆的亲戚朋友,十天里为当地受灾群众免费送上爱心餐超过8000份;在三亚开拉面馆的化隆青年马雅古拜,将客人遗忘的6万元现金如数归还,受到当地政府表彰;马黑买的店则每天为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免费提供拉面,他说,要让每个人有尊严地活着。

      杏花又在黄河岸边开放,如今,化隆拉面也生根发芽,成就了一片创业的绿林。

      “靠着这一碗面,化隆百姓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一碗拉面让化隆百姓走出了大山,摆脱了贫困,换了一种活法!”化隆县副县长马千里说。

      “化隆人外出赚了钱,但最重要的还不是钱。”化隆县教育局局长马成龙说,现在走出去的拉面馆老板意识到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2015年,化隆县文理科状元均出自在外开拉面馆的家庭。

      更多在外打拼后的拉面人看到了家乡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出去开拉面馆10年后,2014年,马勇回到化隆,投资2000万元创立了化隆县群科绿禽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下一步,除了鸡禽养殖,他还想搞禽类孵化、鸡肉产品深加工和饲料加工等。

      今年5月,贾海武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店正式对外营业,目前一些拉面老板将眼光瞄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开办了10余家拉面店。

      “其实,离家再远,不变的是对土地的眷恋。麦子熟了,三夏丰收季,期待一顿归乡宴。”贾海武说。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