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概述: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拿战争来打个比方吧”
梁惠王问孟子:“看看邻国的政治,没有比我更用心的了。但邻国的百姓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加,为什么呢?”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首先拿梁惠王最熟悉的战争打了个比方: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里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典故的来源,最早就是孟老师编的。旁敲侧击说梁惠王不时不行“仁政”,只在灾年做一点临时性的救济,在治国方面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好政策,怎么可能会比邻国治理得更好呢。
在表达中善用比喻,是孟老师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用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通俗易懂的说明复杂的问题。
后面如齐桓公欲扩张国土,征求孟子的意见,孟子对他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这样的行动,去追求这样的目标,就像爬到树上去捕鱼一样,暗示他的所作所为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其结果是必然适得其反。
在公众表达和授课培训中,要求语言首先要具有形象性,避免干巴巴的空洞说教,增加生动性,让学员听得懂、容易理解。增强语言形象性的手法——善用比喻、借代、象征。
在语言形象化中,尤其要注意关联化,通过使用学员熟悉的事物、语言、概念,帮助学员把新学的知识整合串联起来,促进记忆了解。就像孟子跟梁惠王交流时,就用他所熟悉和喜好的战争来作比喻。
中国最受欢迎的实战型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老师的课程,很多人都喜欢听,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语言生动形象,就是以他和老婆孩子相处、逛书店、住酒店、坐飞机等一些日常生活经历来说明道理,以小见大,由浅入深。
培训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一些枯燥、深奥、专业化的知识,就需要用学员所熟知的常识形象化的表达出来。表达生活化、讲述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