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概述
《中庸》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在儒家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庸》作者子思,是孔子之孙,又为曾子的弟子。他在《中庸》中,通过对孔子中庸思想的阐发,完善和深化了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因而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受业于子思,将其学说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思孟学派。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中庸》第四章】
译文:聪明的人做事往往超过了它的标准,而愚笨的人做事却又达不到它的标准。
这里提出了“过”和“不及”两个概念,是后来成语“过犹不及”的最早来源。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
中庸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了晏婴的一段话,晏婴说,做汤要在水里放上酱、醋、盐、梅等佐料,与鱼、肉一起烹,每一样东西分量都要合适,少了加一点,多了去一点,这样才能做出美味的汤来,这其中就是中庸的道理。种庄稼的时候只有气候、土壤、水分、养料都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庄稼才能获得大丰收。
培训师在课堂氛围把控上,根据学员对象,在授课方式上就需要掌握“度”,“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太过热闹和太过沉闷都不足取。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闹不闷、可进可退,恰到好处,寻得完美的平衡点。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ěr];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第十五章】
译文:君子要遵循的道,就像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出发;就像登高山,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学习成长同样如此。在设计课程《TTT内训师三维实战技能提升》时就是按照递进式对内容篇章进行排列,TTT表达艺术、TTT编导艺术、TTT授课艺术。这三维实战技能中表达艺术是培训师的基本台风训练,包括:胆法、手法、眼法、站法、步法、声法。就像相声的基本功是:说学逗唱,戏曲的基本功是:唱念做打,一个培训师基本功不夯实,他的天花板将不高。即使专业能力再强、经验再丰富,就像茶壶里的饺子一样,倒不出来。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就需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低到高。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中庸》第二十章】
译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这些道理,当他们最终知道这些道理的时候其结果是一样的。
我不太相信天才,因为即使是天才也是天赋加上努力才等于天才,所以一个人的成长还是需要学习。学习的方式,其实有两种:一是学而知之,从课堂上获取知识,这点地球人都知道;第二是困而知之,却往往容易忽视,就是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在《红色摇篮》这部电视剧中,毛主席总结说红军胜利的方法是两个结:团结、总结。人生处处皆道场,培训师善于从日常生活工作中去总结和感悟,那么人人皆为我师、事事皆有我师。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中庸》第二十章】
译文: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自乱方寸;做事有准备就不会头绪不清;行动前计划好就不会慌张后悔;道路选定以前有目标就不会举棋不定。
毛主席在1938年5月写《论持久战》中论述抗日方针时就曾谈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我们心中有数,才有可能获得主动权。
儒家认为:存在于内的人,为学问的储藏,道德的储藏。存在于外的人,为计划准备,力量的准备,一切能成为事业的准备。路,是可以被决定的。精彩,是可以被准备的。经营企业、管理团队还是培训授课,都得“豫”在前、行在后,未雨绸缪,格物致知,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