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
能够做出怎样的事情?做出怎样的事业?
这跟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分不开。
一个人能管理好自己,就可以影响环境,影响他人,可以主动谋求跟其他人的合作。合作兴大业。一个自律自立、独立自主的人所能做到的事业,是有着无限的生机的。
那么,怎么做到、做好自我管理呢?从正确的儿童教育开始。
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自律自理能力。
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和能力,会持续人的一生。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理。
帮助孩子做到自律自理,这个工作除了老师要分担一些责任,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包括养父母)的责任。
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自理的能力和习惯呢?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养育孩子的经验、对其他父母的观察,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以下建议,供天下父母参考。
父母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自理能力和习惯的五个方法:
一、从孩子听懂说话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树立行动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目标,而是帮助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为树立目标,比如认字的目标、考试分数的目标、未来长大的人生目标等等。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失败,根本原因出在没有帮助孩子树立行为的目标,以至于孩子浑浑噩噩、不知未来为何物。
二、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劳动。例如自己系鞋带、自己吃饭、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服、自己做作业、自己洗脸刷牙等等。
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相应地鼓励和要求孩子,做到跟他的年龄相称的“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的能力。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强人式”的父母,当她们试图对孩子“包办代替”的时候,弱智的孩子、丢三落四的孩子、脾气古怪的孩子、交不出作业的孩子、频频换工作的孩子,就被制造出来了。
三、培养孩子节俭的意识。买东西货比三家的意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意识。钱再多也是有限的,钱再多也是会花完,所谓坐吃山空。而孩子一旦养成节俭的习惯,就会用同样多的钱,去做成更多的事。这就为自律自理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培养孩子的爱心。什么是爱心?就是认识到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是世界的一员,我们的一切幸福(衣食住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来自他人的帮助,因此,一个人怎么能够不去爱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人呢?
要树立平常的感谢之心,感谢别人帮助了我。正是千千万万的人帮助了我生存下来、成长起来、发展下去。一旦孩子认识到这点,自然会比较自觉地认真学习、做事、做人。
五、培养孩子对师长的尊敬。对老师、校长的尊敬,对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尊敬。尊敬长辈,孩子才能接受老师和长辈的人生经验、知识心得、社会资源。这为孩子的进一步成长和长远的人生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让孩子多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凡是教人学习科学知识、正确做人的信仰的书籍,中外不同国家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都是好书。国家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的教科书、文化读物,也是好书。凡是教人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书都是好书。相反,教人淫秽、坑蒙拐骗偷的书,肯定是坏书。实际上,不论是政府还是家长、学校,都不可能把孩子禁闭起来只让孩子读好书,我们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文化的监狱”当中。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大量的坏书是无孔不入的,是一定会落到孩子手里的,同时,政府、家长和学校也不可能审查孩子所阅读的所有图书。怎么办?正确的做法是,政府、家长和学校要创造为孩子提供读好书的机会和条件,为他们建立有很多好书的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家庭图书室、家庭藏书,为孩子提供免费读好书的教育环境。孩子们好书读的多了,自然会对坏书有了抵抗力、免疫力和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