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大的强项就是把企业股权的稀缺性塑造出来。如果我们不太注意这个问题,那么股权就很难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我在上海有个客户,一个打桩的公司,生产空心方桩,外方内圆,空心方桩外面面积大,里面又节省材料,这个客户就是中技桩业公司。
我给这个公司提出的战略就是走资本扩张的道路。他的老板是严总,我建议严总一定要走股权的道路,具体来说走什么样的股权道路呢?我跟他讲:你这个公司表面上是在经营桩,但是你的核心就两个东西:一个是资本,一个是人才。你有了资本后就能沿着长江去建生产基地,去收购同行,你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挖过来。他当时公司的净资产是2.5元1股,他给员工1块1股的入股机会,但是员工都没人买。我跟他讲,如果你让员工1元去买的话,员工会觉得这个公司不值钱的,员工对公司是不了解的,俗话讲“灯下黑”,越是离公司越近的人,越看不到公司的价值。但是外面的人容易看大公司的价值。你股价越便宜,也没人愿意买。我给他提了个建议,就是4块一股,为什么要4块一股?如果是4块一股的话,这时候员工可能会想是不是有个大投资公司要投资我们公司了,员工入股的心态就变了。股权激励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员工洗脑,你要把员工的投资意识激发起来,如果你没激发他的投资意识,你股价在便宜也没人认购。我一个人就有100多个公司的股权,我去做咨询的时候,客户都让我买上几十万股、上百万股,这时候员工才买,我就成了他们入股的榜样。这几年还好,因为陆陆续续的有公司上市了。我做公司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离企业家最近,大家都给我股份,我们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的回报非常大,再过几年我们公司手上至少有1000多家公司的股权。
中技桩业就是因为员工对老板没有信心,对这个公司的价值没有认可,所以没人给老板投资。我把股价提到4元一股,员工就认购了400万股,这1600万元就是当时中技桩业能够下一步发展的资金。有了这1600万后,中技桩业收购了南汇一家搅拌站,接着收购了一家类似桩业的生产公司,然后又拿到了风险投资。
我给中技桩业就指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就是通过股权融资,融资钱后去收购别人的厂,收购完后就把人才吸引过来,打造人才高地。
他的竞争对手犯了个致命错误,他的对手叫做中山建华,这个公司是管桩行业第一名,因为中山建华是在香港上市的,这个资本战略害了这个公司。香港市场的市盈率非常低,好的公司才20倍的PE,你私募的时候市盈率顶多10倍。而中技桩业是在国内的A股上市,上市后市盈率可以到40、50倍,今年他没有上市,复兴集团投资给他钱是按照20倍的市盈率算的,上市后的预计回报是在40-60倍之间。你在香港上市是20倍,但是在国内,你上市前拿到的就是20倍,更别说上市后。同样一个公司在上海上市的一定要高于在香港上市的市场价值。在此情况下,同样给一个高管10万股,中技桩业的10万股和中山建华的10万股,这两个的股价能差一倍。中技桩业的老板比较慷慨,他开拓到镇江,把中山建华的老总挖过来,给他20万股,股价翻一倍、股数翻一倍,这样的话,竞争对手的人才都被他挖过来了,结果中山建华在镇江的生产基地半年内没有起来,市场就被别人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