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儒家文化促进人际的连接与和谐,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到社会和谐。这是利好的一面;
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人走进一个过份追求人际和谐的消极的误区,如蒋中正先生讲的“有关系的没关系,没关系的有关系”,以人际来取代工作成效,让中国滋生了大量人际关系专家型的而无任何务实能力的国家干部,这是社会腐败的根源之一。同样地,在企业中过份注重关系而忽略对事物结果的关注,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
其实,儒家文化的核心正在于平衡二字。而经营管理的真谛也恰在于此。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建立以结果,即目标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还是中国本土的草根企业,都通常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往往只懂得从物质角度分析:有意无意中把企业中所有的人、财、物、信息等都看成是一类资源,没有把人当人看。此阶段的老板,通常紧盯目标,胡子眉毛一把抓,既当老板也当保安。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时的企业老板学会了从客户的角度看企业、看职员了,反复把人从企业各项管理要素中抽离出来、又塞进去,有时当物化资源,有时当人力资源。所以常常糊里糊涂,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因为大多数时候,职员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却没有热情去做;而有时一个优秀的人才可以整合到企业所需要的一切人财物等资源,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业绩。在此阶段,老板们拼命低头拉车,只是偶尔抬头看路。过份务实,活得比牛还累,比猪聪明不了多少。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种繁华褪尽后的理性与从容。即经营还是经营,管理还是管理。企业没有远大的目标,不能深远地影响行业、客户与企管团队,不能以人为本,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企业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与机会。
老板既要不断修炼,通过思想格局的提升,整合一切资源为我所用、所用为众生。同时,还带动整个团队分步骤学习提升,而且要关注不同时空背景下,客户、员工需求的变化,企业管理机制的调整,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之间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与高度融合。
进入此重境界的老板,通常能跳出五行看企业,置身局外,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能看得一丝不挂。所以,老板该吃喝吃喝,该做事时做事,做事时直奔核心,不图枝末,游戏时也能天马行空、淋漓尽致,活得神仙而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