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诚,王忠诚讲师,王忠诚联系方式,王忠诚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家庭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忠诚:要善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回复一位妈妈的咨询
2016-01-20 42022
你好! 我的儿子学习成绩不错,就是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好,挫折教育受的少,性格比较软弱。上初一以后,老师选他当班长,可是班级里有很多的事情他处理的不是很理想,自己感觉很挫败,他软弱,出现事情爱埋怨别人,不找自身缺点,现在我感觉对老师的意见很大,因为老师不太负责任,对班级事情全部撒手给他,也给不了他很大的支持。班级的学生都很优秀,很多孩子不服气他的管理,他感觉自己付出很多,但是还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好灰心。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他,教育他,因为他的天资不错,不想因为我的教育而让他的未来没有建设,我该怎么办? 你好! 看了你的咨询后,我觉得你很着急,由此看来,你在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过程中,缺失了树立坚定的自信心的培养,因为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培养自信心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效仿和借鉴。妥善于学习人家的长处,自觉锻炼自己,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增强信心和勇气。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或者做其他任何事情,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之后再选择与能力相当的任务。这是因为一个人自信心,与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着很大关系。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屡屡失败的人,多半会导致对自己的估计过低,甚至完全否定自己现有的能力。所以,我们决定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对自己都里准确估计,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千万不要怀疑和否定自己。另外,在坚信自己能力的基础上,你要教育孩子,不要过于计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更不要把他人的讽刺和讥笑当作精神负担。我们知道,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可以参考.需要时也可以采纳,但决不能失去个人主见,把别人的冷嘲热讽当作束缚自己的精神枷锁。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生活中也没有完美的人。这就是说,人的一生中谁没有失误呢?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失误,如何从失误中爬起来,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奋斗。 另外,你要培养孩子的自利力。因为自制力是指一个人的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它是人的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思想上和行动中的一种抗干扰、抗诱惑的坚定性。就你的孩子而言,你要抓住这点。为什么要培养自制力呢?培养自制力,有利于坚定目标,实现理想。一个成功者,必须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当他的理想、目标一旦确立,就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去实现它。宏观目标的过程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那些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的人,就会畏难而退或左右摇摆,不思进取,放弃原有的理想与目标。而那些有自制力的人,则能够经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坚定信念,不断地命令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督促自己去达到目标,实现理想。培养自制力,有利于高尚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学习的进步,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吗?有自制力的人,能够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理想人格,遵纪守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有自制力的人,能够打好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没有坚强的毅力、强大的自制力,是很难学有所成的,学习需要有计划,要珍惜时间,要排除各种干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有自制力的人,可以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的情绪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常言道:“七情失调生百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绪发生异常,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并诱发身体的疾病。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可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勇于摆脱心理矛盾和冲突,甩掉精神包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根本。当然,做为家长,你要每天带孩子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最直接的方法。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要坚持锻炼,克服懒惰情绪,这也是自制力的重要表现。有自制力的人,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这样的人一般能替他人着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大局为重,不感情用事,因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自制力是人才成长的需要,也是你孩子成功的保证。自制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自制力的培养必须从日常小事做起,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锻炼。首先要善于学会调节你孩子的情绪,不要因为有一点儿高兴的事,就兴高采烈,喜形于色,而遇到一些小的排折就唉声叹气,悲观失望。相反,当意识到自己已感情冲动时,对外界的刺激要格外小心,不可感情用事,一定要沉着冷静,三思而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其次,当你的动机、行为与预定的目标相矛盾时,要自觉地加以控制或予以剔除。 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你应努力帮助孩子为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做好准备,在教育中注意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阻碍孩子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原本不应引发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败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难,都可能对儿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不会动辄就产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于在正确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期。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孩子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孩子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儿童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当然,树立孩子做自己榜样的形式绝不是仅此一种,家长和孩子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做孩子的“顾问”,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难就无力应付,时时会被挫折压得垂头丧气。能力强的孩子,善于解决问题,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们也能积极地从其它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补偿。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父母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向他们提供建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并实施。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应当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种“小事”来丰富孩子的经验,使孩子从这些经验中获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那种缺乏独立应对生活的经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往往是不敢面对困难、易受挫折的。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做的是要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远比您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做家长的千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更为优越了。然而,正是这些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 你说你孩子的班级学生都很优秀,这说明你孩子所处的环境很好,所以,只要是善于抓住孩子的成长点,相信你的孩子会很优秀的。因为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所以只能和你谈这些,祝福你的孩子健康、快乐!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