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是长期的回报,而狡诈是一时的回报,很多人很多组织为了一时的回报而放弃了真诚。这一点我们的古人早就看到了这一步,因为真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组织和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充满狡诈的组织和国家是不能维持的。
对于真诚孔子的观点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孔子说:由真诚而明白了道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道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会真诚。
《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家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讲究诚信,如果你不诚信你就不要以此谋生。在做任何工作的时侯,都要真诚的对待所从事的工作,而不是对外欺骗上级对内欺骗自己。
曾国藩说:“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人的心里无私就真诚了,很多时候你心里无私反而会成就自己。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脾气暴躁,经常对自己下属发脾气,有一次他的一个能干的仆人陈升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就破口大骂,后来陈升不能忍受他,就不辞而别了。事后他非常的懊恼,因为这个仆人能帮他处理很多的事情,人也非常能干,他就反省自己的待人之道,他觉得自己对仆人不够尊重不够真诚。后来他告诫自己和家人,要视仆人为家人,真诚的对待。他这种对仆人的真诚也赢得仆人的忠心。
子曰: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孔子说: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 圣人是“自诚明”的,他们天生都是真诚的。天生就是真诚的人很少,所以圣人就很少,那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做贤人,贤人是“自明诚”的,是通过后天的教化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
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云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两个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两袋谷种给他们,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多者就可继承衣钵,做庙里住持。云寂和尚整日关在方丈室念经,到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地说,他没有管好田,种谷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不服,师父说,我给你俩的种谷都是煮过的。真诚可能开始的时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后来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因为它可以感动他人,改变他人,教化万物。
子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句话就是说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事万物的天性;能充分发挥万事万物的天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能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和地并列为三了。
文章作者:韩增海 此文章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众能慧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