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的年度目标的执行,企业开始关注培训话题,近期不少企业老总都在问我“我们的培训到底怎样做?”“什么样的培训才是专业有效地?”“我们到底该培训谁?”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困惑和迷茫,先从培训工作的基本起步,我们来逐一探讨。
一、培训工作的训前准备
(一)利益原则
培训业务人员时,会要求其做产品推广时反复强调产品对顾客的益处,让顾客有兴趣进一步听讲下去。培训活动同样如此,专业的培训师在训前会非常重视与企业的沟通,共同明确培训拟达成的成果,分析可能出现集训后必须注意的环节,以确保培训成果落地实施。
一次课程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课程仅是改变行为的开始,训前要弄清企业培训的真实目的,有些问题是需要全员培训来解决,但此类问题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占极少数。更多的是某一层次或某环节的培训与改善,并非全员的改善,若没有区分就会让培训形成虚设,亦或培训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做什么培训?培训谁?讲什么课程?课程讲到什么程度?谁来讲?……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训前做慎重斟酌,绝非不负责任的推广一次课程。
(二)首责原则
企业培训老板一定是第一责任者。企业运营过程中凡老板重视的就是重要的,因此,培训是批量产生符合企业需要人才的重要手段,是老板最应该重视的。
首先,老板要把培训当成培养人才的长久机制,要亲自过问。是想黄埔军校若没有孙中山亲自担任校长,会办成当年的世界四大名校之一吗?同样,那次革命最关键时刻,毛泽东不是亲自写演讲稿,亲自召开大会讲话培训,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意志。
其次,有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外部讲师,不会刻意炫耀自己诱使学员表现出敬佩,而是通过讲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间接引领员工感情回归企业,给力企业给力老板,从而是企业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犹如孩子大婚之礼父母必做高堂,所以培训效果与老板是否到场有直接关系。
(三)匹配原则
从稀缺原理的角度看,培训不是福利,只能给那些有需要、要求上进的人。不珍惜、被动应付地培训学习,即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老师辅导的时间,更影响其他学员上课学习的状态。因此,该培训谁,该怎样让受训者接受培训,接受什么样的培训?这些问题是决定着培训效果落地实施的重要因素。
(四)诊疗原则
培训之前的受训人员调查与培训需求分析调研同样重要。受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一方面帮助讲师对症下药调整剂量;另一方面让学员在课程开始前从填写调研表单开始参与培训,等于将培训前置而不是讲课时才开始,提升学员对培训的参与度、提高重视度、增加收获度、扩大满意度,形成学员对培训成果自动自发的应用。因此,问卷是员工提前深度参与且提升满意度的环节与工具,它包括个人背景资料及培训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