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异常加速唐朝灭亡
德国波茨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拉尔德豪格率领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在中国广东雷州半岛的湖泊沉积岩通过钻孔提取的岩心样品。他们认为,岩心中钛元素含量和磁性能提供揭示东亚古代冬季季风的强度。在正常情况下,冬季季风期和夏季季风期交替,在夏季带来丰沛降雨,冬季则相对少雨,气温也在一定幅度内变化。研究发现,过去1.5万年中,有3个时期的冬季季风过强,而夏季季风过弱,每次都导致一段异常寒冷而干旱的时期。前两个时期是在冰河纪,而后一个时期大约在公元700年至900年间,这与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的统治时期部分重合。故唐朝时期曾气候异常。旱灾导致了农业歉收。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唐代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在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爆发“怛罗斯战役”,结果唐军战败。这次战败使得唐朝在西域,即今天的中亚地区呈现退却之势,加上公元755年又爆发“安史之乱”,唐代从此衰落。但豪格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连年旱灾导致了农业歉收,这是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太平洋彼岸的玛雅文明公元1000年左右同样被这种异常气候所殃及。研究小组在玛雅人生活过的委内瑞拉卡里亚科(Cariaco)盆地同样提取了沉积岩岩心样本,分析表明,公元9世纪左右加勒比海地区出现了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其中公元810年、860年及910年左右的旱灾尤为严重,这可能导致了玛雅城市的荒芜,从而导致了玛雅文明突然消失。豪格研究小组的报告4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这个报告提醒我们,人类要善待自然就如善待自己一样,爱自然就如爱自己。自然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环境不好,我们就会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