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文王曰:“古之賢君,可得聞乎?”太公曰:“昔者帝堯之王天下,上世所謂賢君也。”文王曰:“其治如何?”
白话:
文王问姜太公:天下有治世、有乱世,为什么啊,是天命不为为,还是统治者的人为因素啊。
姜太公说:全是人为因素,与迷信的天命,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文王又问:古圣先贤是如何治国者呢,愿闻其详啊。
于是乎姜子牙又提出古圣先贤者是如何治国的方法与途径:
1、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泆之樂不聽。。。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
白话:古圣先贤统治时期,没有不穿金戴银,不穿华丽的衣服,不搞古玩奇珍异宝,不听什么乱七八糟的流行歌曲、经典老歌之类的人伪的东西。这样就能做到政府部门,不追求格外的东西,而不至于为了这些名、利、奢华无用之物,来增加百姓的负提,做事情一切以无为而核心。
姜子牙提出了,无为治国的理念,因此我说他是道家的鼻祖,一点都没有乱说吧。所以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实则与姜子牙的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的观点,异曲同功之妙啊。
2、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德,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
白话:当官的清廉者,让他们受到表扬,升职,而并非有关系、有送礼、有业绩为标准,那就乱套了。
百姓中,有孝心、仁慈的人,让大家称赞他,给他好名声。从事农业的人,给与勉励。当然那时候,农业社会,当然是需要奖励从事农业的百姓。
公平的实行法制、民主法制,所讨厌的人,只要有功就需要赏,所喜欢与亲近之人,只有罪一样需要处罚。
光是这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让现在许多的管理者、领导人,望而却步、望洋兴叹吧,民主、法制的管理思想,所以后来姜子牙的封国用这些思想,齐国无比强大,而周公用孝治国,鲁国沦为一个弱国、小国,区别之大、效果显著可见一斑啊。
3、存養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飢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白话:救济天下的困难户、孤寡老人,自己的奉禄并不多,而收百姓的税却很少,所以百姓富裕没有受难的情况。百姓爱皇帝如日月,如父母。
这也是民本位与官本位的思想,中国有一个很差的地方,就是官本位思想,以为当官就是应该享福,作威作福,这是非常可怕的,为了一己之私,而私自增加百姓的压力。
姜子牙的观点很明确,分成三大层次来阐述:1、自己不奢华用度,当然也有相应的规定。2、民主法制、天下为公、奖罚分明。3、爱民如子、民富国自强。
国强需要民富,民穷了,民心自乱,民心乱,则国家乱,国统治自然也就一盈一虚之间变化了。
国家一乱、一治的核心是什么,朝代变化的核心是什么,其实不是什么儒家、道家之类的思想问题,而是缺少以上三点,如果所有的统治阶级能按这三点统治、立法,则民富国强、基业长青啊。
所以说,朝代兴替,核心所在,是财富的分配问题,财富分配均匀,国泰民安,而财富分配差距过大,又没有再分配的手段,国家就危险了。如每个朝代在开始之始,都是良好景象,而慢慢的富、贫两极化,法制天平倒向权、钱的强势群体,慢慢的穷人们就乱了、不服了,需要争夺他们权力、他们的财富,以重新来达到民主、平等、法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