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方法完美区隔工作与生活
工作与生活是否该截然二分?
得先审视自我对工作的态度。
五个方法,调整你的工作方式与心态,让工作不再时时入侵你的生活。
睡前打开公司信箱,躺下去脑子却运转不停无法入眠;好不容易休假,却老接到公司电话;上班间忙碌万分,却忍不住上网查周末要去的餐厅或上社群网站……。工作与生活的混杂与矛盾,是现代人常态。
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原是为了让人省时省力而生,却让人愈无法从时间与信息中抽身。如上班中也不想错过朋友的最新动态;或想着既然工作资料回家后也能取得,上班就不必急着完成。
此外,如工作负荷过重、组织文化鼓励回家继续工作;或个人不够有自信,而总要多做事才会安心的个性,或极度完美主义而一再延宕工作等,都可能是工作与生活区隔不开的因素。
「就是因为工作和生活愈来愈分不开,才会觉得必须要分开,」。
工作衍生出的许多关系和连结,深入生活。就像老师在假期遇到学生打电话询问功课,也不可能断然拒绝。
工作、生活 “ 一刀两断 ”?
工作与生活是否要截然划分?
其实每个人不同。
◎先审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工具性」还是「目的性」。
以「目的性」看待工作的人,认为工作能自我实现、得到成就感与乐趣、对他人产生贡献,就算「工作就是生活」也不以为苦。
如果在工作中得到乐趣的,超时工作产生的身心症状比较小,对工作效率、家庭与社交的影响也比较小。
以「工具性」的观点对待工作的人,认为工作只是经济来源等功能性质,最好生活工作能有明确划分。切割不好就常出现失眠、肩颈酸痛、焦虑等身心症状;工作上,则因预期有更多时间「补做」而效率不显扬;私人时间被切割,不仅无法追求兴趣,更可能影响家庭与亲密关系。
◎调整工作方法与心态
要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完美距离,专家们建议:
做事有方向、有方法。比喻,工作像开车,得先搞清楚要去那里。把方向和方法定出来,而不是埋头苦干。
不一心多用,专心使用时间。一心多用时,脑子被切割的各功能效率相加,其实小于一。不如专心做一件事。
自己习惯以三十分钟为单位切割工作,这段时间就完全专注,隔绝其他干扰。这样不仅效率更好,且到一天之末时,会发现今天完成了许多工作,而不是一堆处理到一半的事情,更有成就感。
◎建立起工作团队的默契。
工作上建立起替代计划或代理人制度,不仅是负责任的表现,也能让自己放心休息。
此外,建议建立起和团队「不同步」的工作默契。如周末会回简讯或email,约好要处理的时间与方式等,让对方安心,但不太接听电话;同事也了解工作方式,能尊重个人空间。
◎建立缓冲区。
在回家的路上听音乐或看些家庭的照片,把自己抽离工作。
睡前时间也要建立缓冲,如把家里的灯光调暗,做些舒展运动,避免刺激或紧张的节目等;甚至在床头放上笔记本,把要做的想法写下来,而不是用脑子记,把事情带到床上去而睡不好。
学习「off」、规划「off」。对管理两千人、一天可能有六、七个会来说,「off」不只是时间区隔,更是心态调整。
「没有人是不能被取代的」
,「要有这样的心理建设。」
建议,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一年、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内的「turn off」休息计划。
例如,早起运动的那半个多小时跑步时间,就能沈淀思考。虽不免想到工作,却完全属于自己,不会觉得总是在「on」。
举例,像工作中起来走走、中午找朋友聚一聚等,都是「off」的时刻。
◎年度更要计划「off」。如今年规划圣诞节休息三天,为了这个休假计划,近期更要做小规划,如运用接下来两个月的周六下午做准备等。
但不管是怎样的小秘诀,现代人还是常出现「我想改变,但是……」的状况。因此建议,一定要懂得「觉察、接纳、纪律」的循环。
首先要「觉察」:查看自己想要的工作方式和信念是什么,喜不喜欢,还是想改变?举例,如有人希望从事稳定、少加班的工作,但目前公司却总把一人当三人用。
发现这样内外岐异点后,下一步,接纳这样的自己,而不是花时间去逃避或推开,省下力气去思考,是否要去参加公务人员考试等,有纪律地做出改变。
「只要自己有觉察,自己喜欢自己,就会朝向改变、走向纪律,」。且当纪律与改变无法做到时,也不要苛责自己,而要重新回复到觉察、接纳和纪律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