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著名资本运营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冯鹏程教授接受《中国房地产报》关于城镇化建设的采访。原文如下:
城镇化的前提是有“饭碗”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张凤玲 北京报道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冯鹏程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杠杆,必须让每个人有工作有饭碗,现在城镇化迫切需要实现从物到人的路径转型。”
这是他2012年12月去四川省绵阳市等多城市调研得出的结论,“见物不见人”,这是“伪城镇化”,没有专业产业园支撑的城镇化就像没有血肉的“人”,迟早会“灭亡”。
记者:能否结合您在三线城市调研谈论一下,您觉得过去城镇化有哪些问题?
冯鹏程:始于1998年的房改创造了居民对于住房的巨大需求,地方政府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经营城市”,就是以土地为资本金,借助金融系统的信贷扩大了城市建设的资金规模,回顾美国1840年至1880年期间,地方政府同样热衷与类似于中国“经营城市”的市政建设。但许多城市并没有根据自身城市的特色来发展,城市建设铺摊子、摊大饼等在东中西部都是非常有市场,但在许多房地产发展起来了,建设了非常宽敞的马路、非常漂亮的大楼、街道的绿树都非常整齐,但很多地方只是看到了这些具体的“物”,并没有看到相关的产业,甚至许多标榜的产业园都是闲置着,所以我认为过去的“城市化”也好,“城镇化”也好,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产业支撑,自己搞了一场“空城计”。
记者:您怎么看待让人争议的是“土地财政”加“地方融资平台”这一城市建设融资机制,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
冯鹏程:借助这一融资机制,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资金近乎在财政体外循环,正常的预算以及财政管理程序无法发挥作用,进而导致城市建设行为缺乏必要的公共约束,部分资金的浪费、腐败以及好大喜功的市政建设难以避免,但这些手段都没有错,错误的是建设融资渠道没有多元化,从发达国家历史来看,财政、信贷、证券是市政建设的三种主要融资方式,一般说来三种方式会长期共存,相互配合。
记者:但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地方产业园非常之多,您认为目前产业园最需要改善的是什么?
冯鹏程:我认为最应该提高的是产业园的增值服务,因为现在多数产业园都是采取房地产形式,建设销售出租等形式,但这些产业园引进来后,从哪里招聘人才,又如何解决住宿等后续问题,现在都非常缺失,这是第二个阶段,也是目前产业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做专业性质的。
记者:能否具体描述一下?
冯鹏程:产业园是“设宴容易,请客难”。因为开园者更多从丰富产业规划、如何做“漂亮”的角度思考,费尽心力把 “园区”周边环境清空,把原住民整体搬迁。这样的园区虽好,但总觉缺乏“人间烟火”,除了气派的建筑,什么都没有。不是放完鞭炮就结束了,必须研究创意产业园的生态,尤其是后期的增值服务,要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企业财富工场特训营》链接:
https://wenku.baidu.com/view/a3e0e826b4daa58da0114ac9.html
电话:010-64495082,15011006695
Q Q: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fengpengcheng
腾讯微博:https://t.qq.com/uibefeng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