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诚,李鸿诚讲师,李鸿诚联系方式,李鸿诚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首席营销问题解决专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李鸿诚:互联网老兵:有备而来,重新起跑
2016-01-20 38861
 2011年2月,酷讯创始人陈华离开服务了近两年的阿里巴巴,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他发了一条微博:“有人说,创业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气,而对于我而言,二次创业更像是重复走一条走过的路,只是这条路已经走过一次,很多的坑坑洼洼早已知道,走路的目标也更加清楚,唯一需要的是比上次更多的努力以及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同事。”
        一年零三个月后,他创办的“唱吧”在苹果App Store上线。短短几天,“唱吧”就攀上App 中国区榜首,并且在前五的排名上待了3个月。
        从刚性需求入手
        “唱吧”为什么会火?


        “很简单,定位在刚性需求上。”陈华的好朋友、21 世纪天使资本的投资经理谢晨星说,它瞄准想唱歌的凡人、怀抱着明星梦的模特和普通歌手,也针对想听普通人唱歌的人,并引入了社交的元素,这些都是“唱吧”受到关注的原因。
        不过陈华坦言,这都是后来总结的。“当初创业时,我也摸不准哪些产品才有刚性需求,唱吧是试错了很多次才找到的。”
        从阿里巴巴辞职出来,陈华已经确定下来第二次创业的大方向是“移动+ 电商”—时下两个最热门的创业关键词。在15个月的摸索期内,陈华带领10 名老同事先是创办了一个电商网站,又做了一款团购应用,然而这两个产品在用户增长和品牌传播的速度上都没有达到预期,至少跟酷讯火车票当年一上线就全国皆知的局面没法比。
        由于陈华此前创办酷讯的业绩、如今热门的创业方向,再加上扎实的搜索技术和就职过电商平台大公司的背景,在创业初期,就有几家风险投资商主动找上门来。最终,陈华选择了老朋友推荐的一家风投公司。然而在他看来,VC 都一样,他们都喜欢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公司做得好,很多VC就围着你。如果你做得不好,可能只有耐心更好的VC 会多给你一些机会。
        尽管有之前的创业经历,但是这次当不断试错却总不见曙光时,陈华也不由得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之中。心气极高的陈华表示,“如果再做一家公司还比不上酷讯的话,我就宁可不做了。”
        困境之中,国外大受欢迎的一款应用Instagram 给了陈华团队灵感。Instagram的各种滤镜能让普通人拍出有艺术感的照片,分享给朋友。在陈华看来,唱歌是中国用户的刚需,那么如果用“声音滤镜”美化普通人的歌声,麦克风带来的机会就不会比摄像头少。
        技术瓶颈不难突破,难的是做一个能吸引用户的产品。针对中国用户的心理,陈华在“唱吧”的产品体验的细节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站在用户的角度来体察,刚刚上传录音的时候,是用户感觉最无聊、最寂寞的时候。于是陈华仿照360安全卫士开机时间的设计,在每位用户唱完后都会通过电脑评分,告知用户“你击败了XX%的选手”,满足用户们的虚荣心。当然,就算你唱得再差劲,系统也不会告诉你“排名全国垫底”。
        为了方便用户,“唱吧”不做自己的登录体系,全部采用第三方账号登录,用户可以使用新浪微博、腾讯Q Q 或者人人网账户登录,进入首页选择歌曲,跟着伴奏演唱,就可以分享上传,坐等别人的鲜花或点评。人气旺的可以进入排行榜,接下来通过社交来增强用户黏性。酷讯当年之所以做不下去,是因为没有足够用户数的支撑。陈华这次吸取了教训,注意用各种手段吸住用户,“社区是人越多越好玩的东西。”


 再次创业,陈华不仅重视产品,还非常注重随大流。“现在回头总结,‘唱吧’的爆红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唱吧’上线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好声音》的热播,我们搭了顺风车。”
        “可能我们的努力和选择占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还有百分之二三十是运气的成分。刚好在那个时间点,我们选择了一个居然没有那么多人跟我们竞争的、又容易爆发式增长的方向,这是有一定运气成分。就像雷军说的,不是说你有多聪明,而是你刚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合适的事情。”
        “唱吧”不仅借鉴了Instagram 的创业思路,也关注到它的商业模型。11 个人的团队服务亿万级的用户,小团队好管理,而上亿的用户数则成为他们的利润池,“只用在产品里面加一点点收费的功能就能赚取大量的收入。”


 
        “如果我一下子把‘唱吧’开拓出十几个产品线,招几百人,什么都想试一试,最后会发现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因为团队被分散了,没有一个项目能够获得足够大的支持,最后获得的回报不如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更好。”陈华说,“‘唱吧’将是公司唯一的核心产品,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现在“唱吧”团队只有三十几个人,陈华表示他不需要那么多人,因为他要做的就是一个产品,把这个产品的每个细节打磨好就够了。从上线到现在只有一年零两个月,“唱吧”的发展时间还非常短,在陈华看来,现在产品还不够完美,刚过及格线。
        “我们对这个产品、用户对这个产品都还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能更好用,更快,更省流量等等。这是一个产品逐步完善的过程,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产品的完善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商业模式。‘唱吧’的用户量非常大,好几千万,怎么样找一个适合的商业模式又不伤害用户的体验,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们现在也还在尝试。”
        从用户价值到商业价值
        陈华说,他做产品的目的不是第一天就向所有人收钱,这样是做不大的。“首先我能否让用户更加方便,更加好用。如果你的产品对用户有价值,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你的产品在商业上也是一定有价值的。”由用户价值导向商业价值,这是比较好的互联网的创业模式。
        在陈华看来,腾讯的Q Q 是实现从用户价值到商业价值转换的典范产品,但显然实现这种转换的企业并不多,“唱吧”正在探索的路上。
        陈华认为,做好一个产品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主导产品的规模上了一定台阶之后,就可以衍生一些其他的帮助赚钱的产品。但是主导产品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做得最好。坚持打造主导产品,坚持“小而美”,这些思路都来自陈华最初创办酷讯时积累的经验和失败教训。
        酷讯在互联网搜索浪潮中异军突起,却始终未能站上浪尖。酷讯的产品足够好吗?它的问题出在哪里?在陈华看来,当时酷讯的火车票搜索抓住了刚需,因此能够爆炸式生长。
        但是当酷讯从这样一个只赚眼球不赚钱的产品进行衍生的时候,在方向上走了许多弯路。最早的时候陈华想从火车票衍生到生活上方方方面的需求,于是开发了租房、招聘、旅游等等方向。但这些尝试都被证明是错的。2007年酷讯开发了机票搜索这个产品,然后就找到了希望。机票是标准化产品,最容易形成盈利的商业模式,事实也证明这块业务成为酷讯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年底陈华和他的团队决定把酷讯整个转型为旅游搜索。转型的过程非常痛苦,创业团队和VC也有争论,但最后证明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做旅游搜索才能让酷讯生存下来。
        直到今天,陈华依然认为酷讯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是后面走了一些弯路。所以二次创业,他做“唱吧”会更加谨慎,宁可慢一点,想得清楚一些。
        作为一位互联网创业的老兵,陈华的谨慎还表现在创业方向的选择和创业公司的管理理念上。
        早在2010年初,陈华就有想法投身移动互联网,不过他当时在所就职公司的大搜索项目还没做完,于是他就压下了这个念头。陈华一直看好移动互联网,认为这是目前的潮流和热点。而创业一定要随大流,这样获得关注、获得投资、获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大许多。“考虑创业就是要考虑成功概率,你不能去做一些明知要失败或者失败率极高的东西,即使撞得头破血流,意义也不太大。”


 在创业公司的管理上,陈华充分借鉴成熟公司的管理经验,这与他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两次创业的间隙,陈华分别去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另一家国内互联网公司。微软是他第一次正式工作的经验,他学到了外企成熟的产品管理的流程和规范,也看到企业文化和疏导问题的一些方式。他说,如果一毕业就去了一个小的创业公司,那么可能就不知道一个比较规范的企业是怎么做事情的。而这些正规化的训练对他后来开始创业、管理团队都是很有帮助的。
        离开酷讯加入另一家本土企业,陈华是想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事情的。这家公司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跟他以前见过的企业不大一样,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公司的中层非常有战斗力,随便一个中层拉出来都可以去管理一个事业部,可以去冲锋陷阵。老板是谁不重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陈华认为这样的管理模式很简单,又是非常稳定的。陈华的创业团队就非常简单,在公司里缺谁都可以。
        此外,陈华认为,改变人们的生活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是他创业至今所信奉的理念。
        “如果有一天‘唱吧’能做得像Q Q那么大,那太了不起了。”这位昔日叱咤于互联网搜索领域的老兵毫不掩饰他一直以来的野心:做大,做强,做第一。然而也应该看到,Q Q 的成功在于有效地将用户量转化为了商业价值。对于目前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的“唱吧”,不仅要面对几个互联网巨头可能开发类似产品的威胁,同时其内容的版权问题也是“唱吧”沉重的负担。
        道路是曲折的,但“唱吧”毕竟让陈华再次体验到了创业的成就感。经过了第一次创业的洗礼,再次创业的这个互联网老兵,正在平稳地前行着。


作者:济安来源:《世界经理人》杂志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