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层次。
最早与产品观念相对应的,企业也处于产品层次,认为只要生产出了产品,是完全不愁卖的。那时候买一块手表还要托关系找门路的,在这种状况下,生产企业还有什么必要去为自己的销路发愁呢,他们全力以赴的就是发展产品和扩大生产。
2、品牌层次。
这个时候,很多的企业由以前的单纯做产品转为要打品牌,而且还要创名牌。印象中,在1993年之前是没有看到过国酒茅台做过广告的,但是到1993年,也开始做广告,来宣传茅台品牌和公司的形象。品牌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打品牌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的,包括人们的认知度,消费习惯等等。现在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也是在宣扬自己的品牌,在我的理解里,品牌就是产品的知名度高,美誉度也高,但是很多情况下是产品的知名度很高,美誉度不一定很高。品牌的塑造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文化层次。
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日本企业最早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那个时候。大量的日本产品涌入美国市场。日本的公司也越来越大,在管理上,仅仅通过管理制度手段来约束员工的思想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用企业文化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并体现自己与其他企业的差异性。这几年,在国内企业也一直在强调建立企业文化。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包括一些专家和学者,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尽相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现在更趋向于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的说法。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赞同。
4、思想层次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决定于老板的思想。如果老板的思想比较先进,那么,企业文化就会比较好,老板的思想不先进,或者是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那么,企业的文化也会出现问题。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其作用都在于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当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不适应,老板的思维不能适应企业和员工发展的时候,企业文化和老板的思想就会制约和阻碍企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最重要,是资金?人才?我认为都不是,而是老板的思想!我个人认为,资金和人才都是“势利眼”,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资金的属性就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有利润,资金就会向那里流动。人才也是一样,以前的人才(那时都认为接受过高等知识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人才)都喜欢到国有企业,去端一个铁饭碗。目的是有好的待遇。现在人才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追求更大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的目的是不会改变的,在哪里可以得到更优厚的待遇,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人才就会向哪里流动。当然,人才的流动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经济方面,要让他在经济方面有所增长;第二是精神方面,在精神方面得到充实和提高。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才一窝蜂的向沿海开放城市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南流”的人才流动现象,也是这两个方面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于现在的民营企业来说,资金和人才都不再是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这个时候,老板思维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就体现的更加明显。如果一个老板的思维够好,让资金和人才都感觉跟着这样的老板有钱可赚、有利可图。即使现在没钱没人,很快,资金和人才就都会来。
?再度发生。·维持工作方法的新鲜感
当团队发展起来,运作逐渐安定上轨道后,工作行为经常会掉入窠臼,思考方式也会群体化,失去个人的特色。要避免让情况僵化到无法改革的地步。为了不断的进步,一定要经常对团队习惯的工作方法及看法提出挑战及质疑。例如:如何提升团队的表现?是否忽视了任何可改善的地方?团队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仍很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