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两个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大概三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决定其中一个人给对方的印象,所以短短的自我介绍是非常重要的,而讲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和众多的学员建立信任和了解,其难度更是大得多。其实人都是很自私的,特别是一个老师站上讲台,权威感还远远没有建立,这时候自我介绍其实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别人不知道你有什么利用价值的情况下,学员凭什么要记住你的名字呢?在我的销售课程中,还专门就销售人员的自我介绍提供了一套设计工具,其要义就是要先体现你的价值,当你对别人有用时,人家才会提起精神,才会记住你。很多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也提及了自己的价值,但是一般是先介绍一大通自己的背景,然后再说自己的价值,看起来逻辑很好,其实是当学员发现你的价值,开始对你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已经错过了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了。
除了顺序方面的注意事项外,如何提炼价值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做自我介绍时价值比较泛,比如“我们致力于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之类的价值介绍,而这种都是冠冕堂皇的,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场面话”,除了在媒体级别的正式场合可以说一说外,普通场合几乎没有什么意义。那什么才是“不场面”的话呢?关键在于要切中听众的个人需求,你对着一帮家庭主妇,你就该说:“我在如何煲出营养好喝又特别省钱的家常汤方面有很多心得”,这时候学员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这时候你应该稍作停顿,以便学员反应过来,做好记录的准备,如果你发现学员对你说的价值不感兴趣,你就再抛一个,“而且我还知道给小孩子吃什么最容易提高学习成绩”,体现了你的需求,学员给了你渴望的眼光,你这时候再说:“有需要沟通的可以随时找我,我是xxx,我的手机是xxxxxxxxxxx!”。所以,我们在策划自我介绍时,就不能“一招鲜,吃遍天”,必须多设计几套,当学员不感兴趣的时候,你可以抛出其他几套来,可适应的场合就会多一些。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流程来规划我们的自我介绍:
在姓名解读方面的注意事项是不要用负面的词语来形容,比如廖衍明,姓廖的名人并不多,而且廖字也不是词语的一部分,所以很难解释,史上出名些的廖氏可能是三国时期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后来有个廖仲恺,地位重要,但是国内特别是年轻人里面知道的并不多,另外还有个廖承志,知道的人就更少了,怎么办?宁缺毋滥,所以我每次自我介绍的时候都是说廖仲恺的廖。衍字首先联想到的是“敷衍”,人对负面的词都敏感,还有没有更好的词呢?一是名人,夏衍老先生;二是繁衍;还有两个生僻些的词,衍生和衍射,一个化学用词一个物理用词,你说选哪个?当然就是繁衍了。明字比较好解释,光明。所以大家看到,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就这样出炉了。那么缺陷要不要袒露呢?其实有不少培训师会拿自己的缺陷开涮,个子矮的说自己短小精干,个子高的说天塌下来有他顶着,谢顶的说是聪明绝顶,嘴巴大的是气吞山河……效果也不错,这是什么原因呢?西方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在陈述能力与吸引关系指出:人们最愿意接受和肯定的带有一定不足而又出色的人,而不是所谓十全十美的人。常言所说瑕不掩瑜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有能力将缺陷作为自嘲点,最后将其引申到专业优势中,则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是完全个人唱主角,而且时间充裕的时候,比如培训课上,如觉得有必要,还可以用教具。你可以把你的姓名图形化后放在一张幻灯片里,介绍完价值后就打出来给大家看,放一张廖仲恺的照片,放一张夏衍的照片,这样的记忆则更加深刻。有些老师愿意用自己的生理特征来做介绍,也是很好的,如果我将来谢顶了,我也许就会把秃头的那部分和“衍明”联系起来……
所有种种的介绍都是充分调动对象的听觉、视觉、甚至心理互动(比如幽默的介绍让学员笑起来),多重刺激保障自己被顺利记住,并将自己的姓名和形象与正面事物关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