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王立群讲师,王立群联系方式,王立群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立群:王立群:中国家风传承遇到断层
2016-03-18 2382

当好学生关键看自己

今年72岁的王老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轨迹的:祖籍山东,出生于安徽,童年居南京,8岁移居开封,从此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自己取得的成就,他吐出“家风家训”四个字。他说,自己这辈子最感谢的是母亲。

王老说,他的父亲毕业于齐鲁大学英文系,母亲则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他们家是真正的诗书世家。1958年,学习全优的他小学毕业,却因为家族成分问题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只能被打入另册,进入一家私立学校。这让他非常沮丧,但母亲教育他:“学校条件差,也能培养出好学生,关键看你有没有骨气,自己努力不努力。”

那时候,母亲还常常教他背诵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些话令王老愤愤不平的心平静了许多,并使他顿悟出,“外在的环境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内心要变得很强大”。此后,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王老都会想起母亲教他的孟子的这几句话。

痛惜家训传承断层

王老认为,现在中国家训家风的传承遇到了断层,这种情况,北方比南方更严重。南方交通便利,很多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都选择了出国,出国时也会把自己的家谱带上。改革开放后这些人一回国,寻根意识也很强烈,家谱因此回流,基本没有断层。而北方人海外宗亲比较少,家谱一旦毁坏,就再也找不回来。

现在家风家训的没落,最重要的还是家族的没落,过去的家庭中都会有好几个孩子,弟兄多,子孙多,就要对孩子们进行管教,也就可以形成比较有规模的家训。而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型的家庭模式,形成不了家族,因此传承的基础就破坏掉了,家族不存在,家风家训包括族谱也就不复存在了。

“很多家庭没有家谱,不知道姓从哪儿来,祖上都有什么人。这对一代代孩子的成长是有影响的。”王老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环节”,家风家训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必要,更是非常重要。

古之圣贤与家教分不开

王老坦言,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一直都有家风家训的传承。比如说,中国记述家训家风的这类书叫家书,产生的比较早,南北朝时就有一部名著《颜氏家训》,从各个方面阐述做人持家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世界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这样如此重视子女的教育。古人教育子女多是通过祠堂和学校来完成,让他们诵读经典,如《论语》等四书五经,即使孩子年龄小不解其意,但仍要求他们烂熟于心。官宦人家、富商巨贾则有自己的祖庙,为孩子请来专门的私塾老师,一对一教学。皇帝有太庙,皇子公主们就是在那里完成最初的教育。

“而我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成就都与家庭的教育分不开。”王老举例说,北宋范仲淹、晚清重臣曾国藩都得益于家族的训教。尤其是曾国藩,因为他长期在外,给家里子女写了不少信,最后编辑成书叫《曾国藩家书》,他的家书对其后代影响非常大。也正是受曾国藩的影响,曾氏家族出现了许多名人。

低调才能做大学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河大,王立群教学非常认真负责,行事却很低调,常常深居简出,只是一门心思潜心研究学问,甚至好多人同事多年,他却不甚熟识。

王老认为,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低调才能做大学问。而他之所以一直坚守在《百家讲坛》,也只是希望能代表河南站在那里,成为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以权势论高低,而是能在内心稳住“道义之锚”。这些年,研究历史的王立群始终坚持着一个学者的本分,不争名逐利,他笑称自己对于处界的各种诱惑自带免疫,依然是甘心蜗居一隅白首穷经。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