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更加深入地看问题?
——平等思维教育基地内训系列对话
平等思维唐曾磊
本文来源: 【中国平等思维教育网】
孟:唐老师,我现在觉得自己对某些人是没有能力提建议的,我就不提。因为我提完之后,对方都是跟我反抗啊,否定啊之类的。我就不提了。可能人就有不同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去表达。我觉得我对某些人,尤其是特别自我的,我真的没有能力提,那我为什么每次都耽误时间呢?比如说我真的看到他的问题,而且我也相信大家可能都看到那个问题了,但是我一提的时候,他除了否定就是辩解,或者就是……这个时候,我没有能力让他认识到他有问题,我就没法再去提建议了。
唐:就这个问题,小丁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想法。所以她老不爱说。
丁:嗯。
唐:但是当你能够提出这个问题来,并且也让他能够看到的时候,一方面是帮助他在进步了,另一方面你的智慧就在提升了。在看到一个人的自我很强,偏见很大的时候,自己就很烦,这种烦就是自己的不智慧。这时候你帮不了他。你可能就差这一点。小丁也是,她的进步可能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难了,她就缺了能够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一点,但是她到这儿就不去做了。她会觉得反正我心里知道,我就不理他了。
到了那个时候,你还能够说清楚吗?你还能够平心静气地去一步一步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吗?这是不容易的,到了那个时候,往往你会发现已经没法说了——为什么没法说?因为自己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开始被动摇了。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你还能平心静气地去说完它,掰开揉碎了让对方把这个事情看清楚,这就是你的心达成的那个平等。这时候你的智慧就在提升了。
杨:唐老师,您说的是达成那个平等,在没有达成之前怎么做呢?就是不让自己起情绪,然后再继续去说吗?
唐:如果你能够知道自己的情绪起来了,你可以说,我有情绪了,我不说了。这就是很好的。而当你的情绪起来了,还不让自己停下来,这就是在让自己的愚蠢污染着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差了。当你带着情绪的时候一定是更愚蠢,而这时候你对别人的说服又恰恰是希望表现自己不愚蠢。人都是这样,尤其是在平等对话的时候,你越是带情绪,越想证明自己不愚蠢,这个时候就一定表现得更愚蠢。
杨:可是您刚才说的是她们如果真的平心静气地帮助别人的话,智慧就在提升,但这个时候,如果她们真的觉得再说的话就会起情绪,您以前建议过他们有情绪了就不要说话了,这个时候怎么又建议他们说话呢?
唐:她们是说到起情绪了不说了,还是压根儿就不说?比如,不起情绪的时候说吗?还是都懒得说?她有没有做这个尝试?
我们看一下你这个问题。你在这么问,问了以后有些人就会觉得蛮有道理的。但是我一反过来问,这些人一听 ,又会觉得这样也有道理。一个问题到了你这儿就是“正”和“反”,这就是这个层次的答案。而我再去说“这部分正、那部分反”的时候,大家一听就发现,这个说法更好了。对不对?这样就更深入了一层,对不对?比如说你刚才说,“唐老师,这个时候她们不该说了,因为情绪起来了”。那么,好,她有没有去试着做?再有就是,她没起来情绪的时候说了吗?这就比你刚才问的这个层面,又深下去了。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这个看法就更深下去一个层面,就更有道理。
那么我刚才说的那句话有问题吗?没有,只是你的理解就在这样的水平,只是在这一层次去理解,当然就觉得有问题、有矛盾了,因为你的平等品质到不了下面这一层。而当我再往下深入一层时,你马上会觉得,“呀,有道理了”。
我们看这些话:
“发现自己有情绪了不说”,有道理啊。“人家发现自己起情绪了,停下来不说话,你为什么又说人家不对?”这句话也有道理啊,是吧?
然后再往下一说:
“她们是说到起情绪了不说了,但没有起情绪的时候说不说?她有没有做这个尝试?”嗯,对,这句话更有道理啊。
那如果我说到刚才的问题,你不是说出你的问题,而是私下里一讲,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会认为是“老唐自相矛盾”。如果你把问题讲出来了,然后我们再往下一分析,大家就会发现“老唐说的确实有道理”。这就是平等思维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坦诚。
你在不同的层面听到的问题就是这样,就是会听到不同的结果。那么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可能在哪里?我的解答在于在这个问题上我可能比你们更深一层,也可能深十层,等你们能够更加深入了,才有机会探到。比如说你接下来再问一个问题,我也许还有个答案,也许问十个我都能继续回答,但是你能问下去吗?是到了这儿你觉得满足了,觉得这个问题回答得挺好了,然后就下不去了。是吧?也许你下一个问题再问出来,我再回答,你又会看到另外一个层面的分析。这时候你们的平等的品质必须达到那样。现在你们跟我对话的时候还到不了这儿,能深入一层就已经不错了。但到了这个层次不说出来,这种交流就没有,对不对?
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不错的问题。就是在往下走的问题,就在引着往下走了。这就不是我们上次说的轻飘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