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曾磊,唐曾磊讲师,唐曾磊联系方式,唐曾磊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和谐家庭教育专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唐曾磊:禅说教育之九:求人不如求己 
2016-06-23 2669

禅说教育之九:求人不如求己


有个人遇到了难事,去庙里求观音菩萨。他走进庙里,看到观音菩萨像前有一个人正在礼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菩萨一模一样。他很惊讶,问:“你是观音菩萨吗?”那个人说:“是。”他又问:“你为什么拜自己?”观音菩萨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我知道,求人不如己啊!”

在观音菩萨的众多造像里,有一种形象叫“数珠观音”。一个年轻人问庙里的师父:“师父,你平时让我们念诵观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拿着念珠在念什么?”师父说:“念观音菩萨。”年轻人问:“菩萨怎么自己念自己啊?”师父说:“菩萨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求己:求什么人?求哪个己?怎么求?

求人不如求己,这句话乍一听会让我们觉得很有道理,但是,静下心来想想:求己?我们不就是因为自己解决不了才来求菩萨的吗?当一个人很愚蠢时,求己能求出好结果吗?

当然不能!

当我们不智慧时,遇到问题是必须要求人的。

求人,是否能达到目的,求到什么样的人是最关键的。

我们求的人,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既没有好心又没有智慧。这种人就是很滥的骗子,他既不想也不能帮你。第二种是有能力但没有好心。没有好心,他就会坑你。第三种是有好心没能力。这叫滥好人,他想帮你但帮不到。第四种是既有智慧又有好心,这种人就像菩萨,“慈予众生乐,悲拔众生苦”,他们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为己任。如果我们能求到这种人是最幸运的。

我们会求到哪种人呢?这跟我们自身的智慧水平有关系。

一个愚蠢的人,他对因果规律常常是不清晰的,更谈不上把握。所以,首先他看不明白自己求的人属于哪一种人;其次他不清楚自己从别人那里求到什么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再次他即使这一次求人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一大堆问题等着他,因为一个愚蠢的人不明因果、不顺因果,他会不断地做恶因得恶果,不断地需要解决各种问题,求人会成为他的一个常态,让他觉得活得非常辛苦非常疲累。

当然,如果他幸运,求到了既有智慧又有好心的人,就有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可能。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遇到的问题和他的愚蠢是一体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人愚蠢的外在呈现。或者说,问题是果,愚蠢是因。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因上着手。破除愚蠢,才能对问题斩草除根。

一个既有智慧又有好心的人不但会帮助愚蠢的人解决眼前的问题,还会帮助他提升智慧。提升智慧,简言之就是明了因果、顺应因果,做正因得正果。当一个原本愚蠢的人开始有智慧时,他就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了。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种了豆想得瓜。一个愚蠢的人会问:“我种了豆,为什么不得瓜?我种豆怎么才能得瓜?”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我想得瓜,我去种瓜。而随着一个人智慧水平的逐渐提升,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会发现,自己只需想得豆时种豆、想得瓜时种瓜,生活中的一切就是这么简单,没有问题。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中的“己”是谁?是愚蠢的自己吗?

不是!

这个“己”一定是觉悟的自己,智慧的自己。这样的自己才是可以求的。可以求的意思是,这样的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才是值得信任的、值得依靠的。

求人求己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解决问题,二是提升智慧。

比如,我现在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我去求一个人,他给我指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我是在求人;当他指出怎么解决问题之后,我去执行他的解决方案,这是在求己。愚蠢的人,求人求己到这一层次就结束了。而从愚蠢走向智慧的人,他会走到第二个层次:我去学习那个人的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能够看清因果规律、做正因得正果的人。这样的人在一段时间后,就会成为智慧的人。这种例子俯拾皆是。像跟随我学习平等思维的家长,有的智慧水平不见提升,总是有问题出来,始终忙于应付各种问题,向正能量家长求助,向我求助。这就是求人求己停留在解决问题层次的人。而有的家长智慧水平提升很快,最开始也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但学习一段时间后,问题就逐渐减少直至没有问题,并且开始能轻松地帮助别的家长解决问题。这就是求人求己达到了提升智慧的层次。

求人不如求己,这个“不如”从何而说呢?从方向说。

求人,重在向外求;求己,重在向内求。

我讲的矛盾解决之道分三步:第一步,结果不好。第二步,怨我。第三步,我做什么改善。怨我,就是求己,就是向内求,从自身的改变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怨我,是转凡成圣的关键一步,是与道相应的。很多家长在操作矛盾解决之道时发现,怨我之时,即是智慧生长之时。凡怨我处,皆得清净,皆长智慧。

达到一定的智慧水平后,我们可以说求人不如求己。但是,求人求己是对立的吗?二者能完全分开吗?

求人求己:以信统摄,离苦得乐

从禅法的角度来说,求人不如求己,这样的说法是二法,是世俗间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为什么呢?因为求人就是求己,求己就是求人,这两件事情始终是在一起的,它的区别只是愚蠢的人怎么求,智慧的人怎么求。求人和求己是分不开的,它们一直在一起。

在《坛经》中,六祖惠能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迷时师度,即是求人;悟了自度,即是求己。愚蠢的人要靠老师点拨,而智慧的人要自性自度。这是从大的方向来说,这么说大家容易理解。实际上,求人求己始终是一不是二。比如一个人在迷时,刹那刹那间也都是求人、求己同时存在的。寻求师度时,从老师那里学到度自己的方法是求人,而自己悟到并执行这个度人的方法就是求己。六祖惠能又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愚蠢的人要求大善知识点拨,要求人,但是大善知识的点拨并不是让你学到、得到他的智慧,而是帮你开启你自己本具的智慧,所以,求人与求己永远是一体的,求人是手段是途径是方法,是因,求己提升智慧是根本目标,是果,因果一体。

有人说:“我也求大善知识了,为什么没有开启智慧?”因为你不是真求。六祖惠能说:“迷人口说,智者心行”,求人,用口不用心是求不到的。怎么能求到?还是要先求己,让自己真心去求人,然后才能照智者所说,严格依教奉行。

有人问:我现在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身边也没大善知识可信,我怎么提升智慧呢?

智慧的障碍是贪嗔痴,去觉知自己内心的贪欲、嗔恨、愚痴,放下这些执着,不断地超越它们,智慧水平就会提升。

怎么放下执着呢?有三条主要的途径:一是找到那种人品正、有智慧的自己从心底里认可的老师,请他指导自己,这叫亲近善士;二是学习儒释道的经典,受圣人智慧言论的熏陶,但这些言论有很多解释,要听有智慧的老师讲解,这样才能听到圣人言论真正的含义,并能够听到相应于自己智慧水平的讲解,这叫听闻正法;三是禅修,打坐,让自己的心处于清净状态,看到自己心中各种念头的生起和落下,并在生活中觉知自己的贪嗔痴。这叫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在所有的途径中,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智慧水平高、自己完全信服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可以带领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可以观机逗教,抓住我们的执着点予以当头棒喝,帮助我们当下突破自我,迅速提升。

很多人会说:“我身边没有这样智慧的老师怎么办?”

若想求人,先要求己。你身边没有这样的老师,可能是你的眼光不够高,有智慧的老师你也看不出来。或者你的求师之心、上进之心不迫切,所以老师还不现身。在这种时候,你要做的是多读网络上老师们的一些文章,并同时自己读圣人的经典,自己禅修,通过自己智慧的逐步提升来提高辨别力,去发现智慧的老师。(参考《正信:一个人的智慧和幸福之根》一文)

其实一个人真想进步的话,生活中就有很多机会的。

比如,生活中肯定有一些人会给我们难堪、让我们很烦,他们或许直接指出了我们的问题,或许在抱怨我们,或许在给我们制造各种麻烦。这个时候,我们的贪嗔痴就会起来。而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思考对方的话语和行为,反思自己的问题,通过修正自己来把问题解决,我们的智慧就会提升。这也正是《坛经》上所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这些指出我们问题的、抱怨我们的、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不一定是智慧的,但只要我们反求诸己,一样能因他们而提升智慧。真心求己之时,必有可求之人。

求人求己,我们为什么要去求?

因为我们内心有太多的贪嗔。贪是我们想要的,比如,金钱、权利、帅哥美女、孩子的好成绩、自己或配偶升职等;嗔是我们拒斥的,比如,倒霉的官司、各种灾难、失败的婚姻、不成器的孩子等。佛总结了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我们的贪嗔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苦,而求的目的,无非是离苦得乐,即满足贪欲,远离嗔恨。

也许你会说:“不对啊!我要求的是提升智慧,得到清净。”其实想得到智慧和清净,依然是一个贪求。真正的智慧是无求而求,或者说,就是我所讲的个人幸福之道:无所求,只做正因。

无所求, 做什么正因?

做自觉觉他的正因。

什么是自觉觉他的正因?

常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活在当下。

这就是真正智慧的人在做的事情。智慧的人也时时在求人求己。他怎么求?向更智慧的人求,比如佛菩萨、孔子、老子等圣人。佛身边有一千五百位悟道的大阿罗汉,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老子没有直接带出徒弟,但读他的书受益的人也很多。智慧的人求人求己统一到“正信”上,信这些更智慧的人所讲的真理,信这些更智慧的人所讲的修持方法,严格依教奉行,在执行中不断放下自己细微处的贪嗔痴,体悟自己的清净本性,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以“信”来统摄求人求己,我们才会“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真正离苦得乐,走向终极的幸福。


成为智慧的家长,才能培养好孩子。点击好父母成就好孩子,学习成为智慧家长,“温泉妈妈”! 帮孩子开心、独立地生活和学习!(QQ学习群:114239962。帮您更好地学习)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