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文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个跨度的宗庆后,性格中留下了各个时代或深或浅的烙印。
早年生活艰辛,及至终于抓住机会开始创业,又面临种种危机:
在产权上与政府斗智,稍不小心就会落得“一生辛苦,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命运,褚时健和李经纬即是先例;
在股权上与外资斗勇,前有天府可乐、乐百氏,后有双汇,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在市场上与经销商、竞争对手甚至消费者小心周旋,脑黄金、太阳神、三株口服液,是娃哈哈不愿重蹈的覆辙。
宗庆后这一生,都在鸿门宴。无时不在的危机感,让他既谨小慎微,又比其他任何人更加顽强地捍卫已经拥有的东西。
在娃哈哈,宗庆后一人身兼董事长、总经理和首席营销官的角色,全国160余家子公司的负责人,全部直接向他汇报。
有人形容他是“孤独的帝王”,宗庆后自己则说:“(掌权的)人一多就有派系斗争。”如今,“帝王”已67岁,传承问题逐渐凸显。
宗庆后个人的强势作风和在商业上的天分,让娃哈哈的传承问题备受关注。
“第一代领导人的光环太强,容易被推上神坛。对娃哈哈来讲,传承的第一步,宗庆后要给自己去光环,走下神坛。否则,后面不管谁接班,都会被拿来做对照,在驾驭企业时会遇到很大障碍。”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真功夫,就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然而,要“去光环”,谈何容易?
宗庆后是一位天生的商人,信奉实用主义,相信自己的直觉。在娃哈哈,从新品营销方案、产品包装、定价到生产线的安装设计,宗庆后全都是“专家”。
他对市场的高度敏感、一次又一次正确的决定、在经销商中极高的威望,一方面保证了娃哈哈这些年来的成功,另一方面,在面临企业传承问题时,又成为一种阻碍。
事实上,不仅是宗庆后,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很多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出身社会底层,在体力工作中沉默数年,直到改革开放,他们及时抓住了机会;创业成功全靠腿脚勤快、吃苦耐劳,再加上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从何而来的商业直觉。
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早期,机会无数,这批“胆子大、情商高”的开拓者,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很多奇迹。
然而,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如今市场环境正在逐渐改变,而老一代企业家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权威,却让企业内部的变化来得缓慢而艰难。
“现在不一样了,不论是市场还是企业,都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不像早期在粗放的市场环境下,个人强势的、经验式的管理就够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祝慧烨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好在,宗庆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也感觉到底下人对我依赖性比较强,所以现在很多事情我会让他们先做,做完以后不行再改。”
娃欧商场在运行几个月后,宗庆后认为下面的人已经能自己管理了:“我最担心的是市场销售,所以我要发展零售业,接班人只要做好零售,对销售就不会有影响。”
对于接班人的要求,宗庆后列出以下几条:勤奋、聪明、对企业足够忠诚。
宗庆后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勤奋的企业家”,宗馥莉则被称为“最勤奋的公主”,据说,在她管理的公司里,她也是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完全遗传了父亲的“工作狂”作风。
再加上从小就接受的良好教育、“宗庆后的独身女”的身份,看起来,宗馥莉应该是最符合标准的人选。
即便如此,宗庆后在言谈中依然流露出对女儿可能“镇不住那些叔叔阿姨”的担心。
外界也有类似观点,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就表示:“娃哈哈有很多元老,他们现在被宗庆后压住了,看不出来,但宗一旦离开就不好说了。现在因为有他的光环罩着,谁也看不出他女儿能不能镇住元老、能不能掌控公司。”
事实上,与父亲最大的区别是,接受过更多正规教育的宗馥莉,相信现代管理制度,对资本也并不那么排斥。
然而,在祝慧烨看来,这可能恰恰是造成中国民营家族企业传承出现断裂的原因所在:“上一代做实业,财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而下一代大多是学金融、搞资本的。两代人的想法会有很大不同。”
祝慧烨的担心是:“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表面上看起来是升级了,但其实是虚拟化了,需要警惕。中国现在不缺做投资的人,而缺真正做产业的人。”
对此,也有不同意见。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兼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就认为“中国并不缺做实业的人”:“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产能过剩?中国恰恰缺少在金融方面有高智慧的人才。我们在虚拟经济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应该学好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套本领,两条腿走路。”
关于民营企业传承之难,王忠明的态度也比较乐观:“既不要过高地估计创始人强势的力量,也不要过低估计新生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