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春,孟昭春讲师,孟昭春联系方式,孟昭春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实战营销专家,国学专家,心理学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孟昭春:谈判中需注意的三大细节
2016-01-20 55472
我们都知道,在谈判尤其大型的商业谈判中,在还没有进入到会谈的阶段之前,谈判双方在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目标和方案。这个目标和方案就构成了谈判中的“焦点”,因此,谈判中最重要的,就是能把握好这个中心点,控制好谈判的进程,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掌控大局的同时,也要关注细节。一切常常被销售人员所忽略的细节,往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的销售的成败。 细节一:找出对方的“软肋”或“破绽” 谈判中有一半左右的时间要听对方说话。常言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你会不会倾听?能不能听出对方的“音”?听了能不能做出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能不能找出对方的“软筋”或“破绽”?从而拿出应对的策略,这些都是能不能实现谈判目的的关键。 所以,高明谈判者不仅善于倾听,还善于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形下,启发对方多说、详细地说。对方说话时,不要打断对方,不要怕“冷场”。当对方有一种“言多有失”的警觉时,要尽力地“谆谆善诱”。 在倾听了对方的意见后,要从对方说话的神情、讲话的速度、声音的高低,说话的思维逻辑等方面,判断出对方是一个什么类型的谈判者,还要尽量判断出对方真实意图和水份。 在准确判断对方的意图后,再根据自己的原则立场,拿出应对的谋略。同时,还要随着对方策略的转换而转换,或者是设法把对方思路引向自己的策略中来。这样才能于谈笑风声之中,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细节二:学会“举重若轻”或“举轻若重” 谈判时,说话要瞻前顾后,不能顾此失彼,更不可前后矛盾。对说出的关键词、关键数字和关键性问题要牢记不忘。在讨论其他问题甚至闲聊时,都要避免说出和这些关键问题相矛盾的语言,否则将会引起对方的猜疑而导致被动。 同时,尽量不要按照对方的思路走。要千方百计把对方的思维方式引导到你的思维方式上来。要学会举重若轻或举轻若重。 所谓“举重若轻”,就是在讨论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或双方分歧较大的问题时,可以用轻松的语言去交流,这样就不至于把谈判双方的神经搞得过于紧张,甚至引发谈判的僵局;所谓“举轻若重”,就是对那么双方分歧不大,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倒可以用严肃认真的神态去洽谈,一是可以表明你认真负责的谈判态度,二是可以利用这些小事冲淡或化解关键的分歧。 当在关键问题上谈不去时,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春秋战国时期,苏秦的弟弟苏代就用这种灵活的方式说服西周,顺利地解决了一次东西周之间的水利纠纷。并且拿到了双份奖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当时,东周为了发展农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准备改种水稻。西周在高处掌握着水资源。知道东周改种水稻的消息,坚持不给东周放水。东周非常着急。于是发出话来,谁能去说服西周放水,国家要给予重奖。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就自报奋勇去说服西周。 他到了之后就对西周人说:“我听说你们不给东周放水,这个决定可不高明啊。”西周人问:“怎么不高明呢?”苏代说:“你们不给东周放水,他们就没有办法改种水稻。只能改种小麦。这样,他们就再也不用求你们了。你们和东周打交道也就没有主动权了。” 西周人问:“苏先生,以你的意见怎么办好呢?”苏代说:“要听我的意见,你们就给东周放水。让他们顺利地改种水稻。改种水稻就常年都需要水,这样,东周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你们手里了。你们一断水他们就完蛋。他们时刻都得仰仗你们,巴结你们。”西周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不但同意给东周放水,还重重奖励了苏代。 所以,在谈判的时候,如果你不同意1+1=2,我们来个1+2-1=2怎么样?你如果还不同意,咱们还可以改为1+0.5+0.5=2。有时候,这些方法只要利用得当,就能达到同样的谈判目的。 细节三:练就火眼金睛、识破谈判谎言 在大多数的商业谈判中,出于谈判制胜的考虑,双方都不会把谈判的机密全盘托出。这主要是出于自我防卫的考虑:如果卖方将他的底细露出,他将为此付出代价;而如果买方把他必须得到的东西泄露出去,他也可能会被敲竹杠。假装无权做出决定,或者是信口许诺却无意兑现承诺……这些欺骗性的东西在谈判桌上都会碰到。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法国与中国某公司谈判一个大项目。在谈判了十天左右后,仍无丝毫进展,于是法方代表在一次发问后告诉中方代表刘经理:“我只剩下两天时间了,希望贵方能在次日拿出新的力案来。” 次日上午,中方刘经理在分析的基础上拿了一套方案,要求法方在原基础上再降价5%。法方代表说:“刘先生,我已经降了两次价,计15%,还要再降5%,实在是很困难。”谈判进行的十分艰难,法方坚持认为中方的条件无法达到。最后,法方代表说:“我为了表示诚意,已经向你们拿出最后的价格,请你们认真考虑,最迟明天12:00以前给我答案。否则咱们就合作不成了,因为我已经公司临时有事,急召我回国,我已经订好了下午2点机票。”说着,他把机票从包里抽出在刘先生面前亮了一下。 中方研究法方价格后,认为还差3%,但能不能再压价呢?万一法方代表真的回国了怎么办?中方急需这个产品,万一因为这3%的差价没能谈成这笔生意,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远超这笔钱。 刘经理一边向领导汇报,与助手商量对策,一边派人调查明天下午2点是否有到法国的航班。 结果该日下午2点没有去欧洲的飞机,刘先生认为法方的回国只是演戏,由此判定法方可能还有讲价的余地。于是在次日10点给法国代表去了电话,表示:“贵方的努力,我们很赞赏,但双方仍有距离,需要进一步努力。作为响应,我们可以在贵方改善的基础上,让步2%,即贵方再降价3%。” 法方在听到中方的改进的意见后,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最后以再降价2%的条件达成了这笔合同。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探测对方的虚实,在谈判过程中多么重要。法方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的回国谎言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而由于中方破戏做的比较好,所以赢得了这笔单子。 那么,如何识别谈判中的谎言呢?多亏那些善于观察人类行为的专家——包括心理学家在内——可以为我们人指点迷津,帮助我们识别谈判的谎言。 (1)练就火眼金睛,抓住细微表情 美国一位教授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率先发起了一项他称之为“细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的研究。一时的脸红或抽动——这些瞬间即逝、无意识流露出来的面部动作表情,只有在电影的定格画面中才能捕捉到,大多数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是无法注意到的。 这也就是许多经理人在面临问题时喜欢选择进行面对面会谈的原因。他们认为:通过看对方的眼神或是握手的力度,即能判断他的诚意和承诺。谈判者对一项要求做出让步,是因为他“眨了眼”而被对手乘虚而入(对手认为这是他心虚的表现);而如果谈判方达成了一致,则是因为他们“彼此对视”的结果。 不过,人们往往很据一些错误的线索就会对他人做出草率的判断,因而造成失误。比如,有人认为目光游移不定就是欺骗的迹象,但也有研究机构指出:害羞、缺乏自信、以及文化习俗等都有可能导致人转移目光。在美国,目光接触表示关注和兴趣,而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在日本和朝鲜,避免目光接触是一种尊重的表示。 因此,根据一种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说真话是错误的,必须把每条线索、每种迹象放在一起来综合判断,才能得到比较可信的印象。 (2)运用问话技巧,识破谎言 在谈判中,如果问“这真的是你能提供的最好条件吗?”这样的问题,答案总是“是的”。没有人会回答说:“这个嘛,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我只是希望你会这么想。”更好的策略是给对方留有托辞的余地。 如果有人对你说:“要么接受,要么拉倒”,那么,你姑且不要把这句话当真,你可以马上提出你的建议。 判断对手是否在欺骗,也可以看在谈判桌上没说的事是什么。比如: 当你就分类广告上发现的二手车进行议价时,你可以问问卖主:“关于这辆车,还有什么需要告诉我的吗?”如果你发现这辆车有点问题,而卖主没向你提起过这个问题,那么,你就有理由怀疑卖主是否诚实。 (3)识别客户口的庐山真面目 无论你多么了解一个人,你也不可能知晓他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在谈判中人们会运用策略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你更是难以识得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在谈判时,有必要对你的谈判对手做更进一步的判断。 威廉·尤里在他的一本畅销书Getting Past No中建议参与谈判者“走上楼厅去纵览全局”。这是说在心理上你要能够同时身处两地:在中心舞台时,热情参与谈判,同时又能够脱出身来充当一个旁观者,在一旁观看整个谈判的进程。 当你的对手在详述他的要求时,你也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不要只关注谈判者所述内容,而是要注意看是他否显得坚持、有信心,是否在自我防卫,有没有显得恼火,或是兼而有之。接着,你就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看看你的对手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