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血癌新药,只杀癌细胞不杀好细胞
十六年前,科学家梅特坚持投入罹癌率低的制药市场,被同事讥笑为满脑子疯狂念头的偏执狂;如今,其它癌症也将标靶治疗视为黑暗中的曙光,争相投入研发。
今年七月,台湾首富郭台铭的弟弟、前鸿准精密董事长郭台成,因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骨髓移植手术不顺利,导致病况快速恶化终致不治。
血癌的治疗方式也因为郭台成的病,而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其中,一种新的治疗方式被不断的提及:标靶治疗(编按:根据基因判别,让药物能够成功挑出病变的癌细胞,而不杀死健康细胞的疗法)。
其实,许多人都搞错了。郭台成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直到如今仍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只能透过化疗、骨髓移植等方式医治;但是,另一种血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确因为标靶治疗药物的出现,成为治愈率奇高的慢性病。
这神奇解药,名叫「基利克(Glivec)」,它是第一颗根据标靶治疗概念所发展出来的有效药物,被《时代》杂志形容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猎癌狙击手」,能够有效挑出癌细胞并且攻击之。
在美三个月获准上市 创最快核准纪录
若是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期就服用此药,九八%患者的病情能在两个月内就获得控制,因此成为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线标准用药;在台湾,每年平均约有一百五十名患者,其中九成都因基利克而能过着正常人般的生活,「我有些电子新贵患者,只要每个月来抽血、拿药,还不是照样加班、照领股票,」中华民国癌症医学会理事长谢瑞坤半开玩笑的说。
这颗被誉为「神奇子弹」的橘色小药丸,在二○○○年就被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暨药品管理局)批准为「指定快速审核案件」(编按:唯有药品为治疗重大或会对生命构成威胁的疾病,FDA才会在特殊情况下发出指定认可),二○○一年,只完成第二期人体试验的基利克,就进入FDA审核,仅仅花了不到三个月被核准上市,创下新药最快得到核准的纪录。
虽然基利克为癌症医药史写下新页,风光上市,但是在早期开发阶段,它却是个被视为赔钱货的孤儿药。因为相对巨额的研发经费,平均十万人中只有一?三人罹癌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个冷门市场。
所幸,在基利克背后,有个不屈不挠的推手︱︱现任诺华热带疾病研究中心执行长亚历斯?梅特(Alex Matter)。他接受《商业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基利克的研发过程,是前进两步、就倒退一步的;但我就是有个坚定的信念(conviction):这一定会成功。」
一九七○年代,还是年轻住院医师的梅特,眼见亲人、病患身受癌症之苦,立志专攻癌症研究。
接下来的十五年,梅特待在实验室中,尝试找出癌症的「解方」。「免疫疗法、干扰素疗法…」梅特扳着手指,数算曾经研究过的方法,「只要新的药学理论出现,就带来一丝希望」,「每次我们以为这(正在尝试的药学理论)就是解方了,但是五、六年的研究下来,所得总是极少,只得承认它并非可行之道。」
一九八五年开始,梅特带领团队转向标靶治疗的研究。起初没人相信有一个化合物(即药品)能准确攻击导致细胞病变致癌的激脢(细胞传递讯息的酵素)、而不会误伤其它激脢。许多同事无法理解梅特的坚持,看着梅特把时间、金钱不断投注在寻找标靶,好事者讥笑他是「满脑子疯狂念头的偏执狂」。
十五年研究差点放弃 一次实验,让结果起死回生
「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国卫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员庄志立评论。经过七年时间,研究团队一直拮据的领着癌症研究最低预算,总算在成千上万种的化合物中,研发出能抑制细胞病变且能被动物胃肠吸收的化合物︱︱基利克,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然而,因为当时筛检血癌技术较差且医生和病人对此罕见疾病的意识较薄弱,诺华市场部门预估患者人数不多,对临床试验投下反对票:「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研发任何药物,肯定会赔钱。」
「我知道企业不可能花十五年让我们做个毫无所获的研究,」梅特解释,「但是这种新疗法概念的可行性,是媲美十字军东征的战役;而且实验数据这么漂亮,我知道我就是应该坚持这个研究。」由于这个信念,他逢人就耐心解释这个化合物的可能前景,成为同事口中「不断发出隆隆声响、勇往目标直冲的推土机」,回忆当时争取项目的过程,梅特笑说:「幸好我有『大嘴巴(big mouth)』,不断尝试去说服人,而且在每个关键时刻,我都能拿出漂亮的数据。」
然而,在动物试验的最后阶段,却因为实验数据错误,毒性测试的数据超出标准,让团队误以为基利克无法适用于口服剂型,梅特描述他最沮丧的关键时刻,「我也差点想放弃了,但是还是有点不死心,告诉自己那就重做一次实验,让自己彻底死心吧。」
所幸,第二次实验结果,让梅特找出当初出错的实验数据,因而顺利完成口服试剂的动物临床试验。
接下来的第一期人体试验成效更是惊人,三十一名受试者全都对基利克有良性反应,甚至因为此药只会瞄准癌细胞,不像传统疗法会攻击健康细胞,让这些受试患者的身体负担减轻、恢复食欲,每个人至少都胖了二十磅(约九公斤)。
吸引三千人上网联署 向药厂争取新药早日上市
经验到药效的强大,因为怕药厂停止研发这种新药,这些人「上网联署、写Email给我们,对我们的研发过程一清二楚,」梅特语气中犹有惊讶,在一九九九年,网友甚至在短短三个礼拜的时间内,找到三千零三十人联署请愿,向诺华总部陈情,目的是为了让诺华「扩大试验规模,让基利克能早日上市」。二○○一年五月十日,基利克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通过FDA的审查,正式核准上市。
「在我负责开发的药品中,基利克的过程真的很不一样,」梅特骄傲的表示,基利克成功上市后,梅特还继续研究基利克对其他疾病的适用度,如今,如胃肠道基质肿瘤、纤维化气喘等其它九种疾病都能适用基利克,让它的市场规模变成两倍。「这种药是细水长流的,」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内科部血液肿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虽然没有大量的病人,但是「只要让病人活下来、活很久,累积下来的获利也很可观。」
如今,不只慢性白血病,其它癌症也开始将标靶治疗视为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各家药厂也争相投入研发。例如肾脏癌与肝癌,就有拜耳药厂投入。且故总统蒋经国夫人蒋方良使用而名噪一时的艾瑞莎(Iressa),也在二○○三年通过FDA核准上市,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名的标靶治疗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