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推手,开心向前走。 1996年,我赴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创意思考。 奇异、星巴克、3M、卡夫食品等公司皆因创新策略的执行成功,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他们是如何办到的?创新是不是愈多愈好?很多人经常说「不创新就灭亡」,但别被这句话误导了。创新不是一时的,没有任何单一结构能适合各种创新的型态,组织结构应该要随着创新策略、投资组合有所调整。 但不论如何,组织必须要保持创造力与获利能力的平衡,创新才可能成功;要保持平衡,还必须考虑绩效衡量指标、奖励跟企业文化之间的相关配套计划。 到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创意思考时我透过学术界资深的老教授认识了史考特.安东尼(ScottD.Anthony)他后来是创新洞察管理顾问公司(Innosight)合伙人,此公司系由克雷顿.克里斯汀生教授于二○○○年创办的管理顾问与教育机构,旨在帮助企业利用破坏性创新以创造成长。因此我抓住机会和史考特.安东尼(ScottD.Anthony)及他的好友这位哈佛大学的教授克里斯汀生他以著作《创新的两难》(TheInnovator"sDilemma)与《创新者的解答》(TheInnovator"sDilemma),奠定「创新大师」学术地位。1997年出版的《创新的两难》获「全球商业书籍奖」(GlobalBusinessBookAward)参加克里斯汀生他几场专业的培训,让我很受启发。特别是破坏性创新理论,将它归纳为一套可用来检验企业策略的实用法则之外;它更运用这套法则,针对电信、民航、集成电路、教育、医疗保健,乃至国家竞争策略等几个不同行业与领域,做出了相当精辟的分析,不只对观察过去的创新现象具有很清晰的分辨率;它对我们预测产业未来发展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也有很大的加持作用。 克氏的创新理论由三个基本单元构成:(1)破坏性创新利基论(这是外在环境出现的机会),(2)资源、流程与价值诉求(这是企业的策略与它内在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以及(3)价值链演化论(这里的价值链是指以特定企业为核心,具有共生演化co-evolution关系的产业上下游供应链)。 策略创新的过程是以发觉现况市场的缺口作为起点。要寻找创新的缺口,克氏认为可锁定三种目标:(1)没人照顾的市场,(2)尚不满足的顾客,以及(3)好过头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找到了目标缺口,对新进者来说,仅只是发觉了「破人之机」的可能性而已;要想颠覆在位者,还必须能「立己之机」,将商机转化成自己的利基。因此,克氏强调接下来必须利用更方便、更便宜的革命性技术或事业模式做为工具,来打入缺口、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于如何发觉上述三种缺口,以及如何利用颠覆性的工具打入缺口,本书利用不同的案例作了非常具体而精采的讨论。从宏观策略的角度看,这其实是《孙子兵法》「避实击虚」的间接路线,以及「以不虞之兵,攻敌之不备」原则的一种应用。克氏在这一部分的贡献是对「虚实」和「不虞之兵」做出了具体且实用的操作定义。 有了目标、有了工具,并不保证一定获得最后的胜利。因为破坏性创新的发展,究竟是在位者的市场被解构,还是新兴市场被在位者吸纳,并不决定于单一的战役,而是一场渐进演化的棋局;它的胜负决定于攻守双方的策略布局,以及整体市场变革形势的营造。 明日预告:创新:「内因为依据、外缘为条件」的因果机制 黄力泓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