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您选择何种方法?
我要吃糖
误区1:武力干预
孩子:妈妈,我要吃糖。
妈妈:睡觉前不准吃糖!
孩子:不嘛,不嘛!
妈妈:再闹!看我不揍你!
在孩子幼年时期用武力干预孩子的不良行为,只能产生暂时的干预效果。孩子威慑于父母力量的强大,因而暂时服从。但是长期使用武力,后患无穷。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越来越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日趋恶化,甚至会使孩子从不服气转变为对父母的仇恨。
有很多孩子一旦身强力壮,当家长再使用武力时,就会毫不犹豫地还手。许多父母面对子女的大打出手,痛不欲生,向社会哭诉儿女的不孝。其实,大多数不孝子女的背后是父母教育方式的极端恶劣,孩子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有甚者,一些孩子把父母的这种方式运用在其他人身上,看谁不顺或者自己身边亲人、同事稍有不从便武力相加,使孩子的人际关际时时如履薄冰,一生不幸,且代代相传!
因此,奉劝家长们不要使用武力干预这一教育孩子的下下策,慎抬手。
误区2:讲道理
孩子:妈妈,我要吃糖
妈妈:我不是给你讲过了吗,吃糖会腐蚀牙齿,长了龋齿,痛得很呢。
孩子:我只吃一块。
妈妈:不行,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孩子:不嘛不嘛,就吃就吃。
中国的政治思想工作做了很多年,也没有什么显著成效。改革的春风一吹,体制一改,不管农村还是城市,精神面貌和思想觉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开始高速运转,到现在也停不下来。因此,对孩子也是一样,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甚至还会引起反效果。
很多10—18岁的孩子来咨询的时候都说,最讨厌妈妈的地方就是——唠叨;而很多来做婚姻咨询的男士最不喜欢女人地方的也是——唠叨。
上帝创造女人时可能给这个性别的语言配置太多了。特别是女人当上妈妈以后,话就更多,从衣食住行到吃喝拉撒无一不管。每天唠唠叨叨,自己劳心费神、心力交瘁,可是孩子和丈夫没有一个领情的。
像这样的妈妈,性情好的孩子,忍住不吭,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性情不好的孩子,就勃然大怒,恶语相加。妈妈伤心之致,孩子却躲得越来越远。作为母亲,唠叨是劣等行为,唠叨会使一个漂亮女人的魅力在别人心间荡然无存,唠叨会使周围所有人对你退避三舍,唠叨会使丈夫孩子对你心生厌烦,有的孩子甚至一看见妈妈张嘴就烦!
那么,该怎样成功地教育孩子呢?请记住,一句话说一遍是话,说两遍是话,说三遍就是废话。没有孩子喜欢听大道理,要说点实际的,才能玩住孩子。
正确的做法:奖励
安琪儿:“妈妈,我要吃糖。”
妈妈:“宝贝,你不是非常想要一个流氓兔吗?”
孩子:“是呀,你给我买吗?”
妈妈:“你看,这条鱼由五种颜色组成。一天晚上不吃糖,你就给鱼涂上一种颜色,等五种颜色涂满了,咱们就可以去买一个流氓兔回来,好吗?”
孩子:“妈妈,是真的?谈话一定要算数啊!”
淡化和强化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奖励优良行为,同时淡化不良行为。
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过程中,奖励的方法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夸奖、热烈的拥抱、亲吻以及惊喜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有了这些方法,就可以玩住孩子,帮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安琪儿2岁时,一天晚上,有个家长来找妈妈咨询。两个大人谈了一会儿,安琪儿过来了。她站在两个大人中间,然后竟然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不动了。
这时如果去喊她、拉她,就等于她胜利了,她成功地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下次还会继续使用这一招,而且会愈演愈烈。因为2岁是心智理念的成熟期,孩子们已经开始动心眼了!
小安琪儿你玩不住妈妈,你太小瞧妈妈了!妈妈心里暗想。妈妈不愧是专家,赶忙制止了要起身抱她的家长,使眼色不让她管。两个人继续谈。不到两分钟,安琪儿看看妈妈,又看看家长,谁也没有理他。最后,安琪儿实在坚持不住了,终于从地上爬了起来。妈妈马上去抱着她亲了亲:“安琪儿知道地板上睡觉不舒服,真乖,妈妈亲一个。”
事后,那位家长不明白安琪儿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笑着说:“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如果家长漠视不良行为,积极回应好的行为,孩子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少,而优点越来越多。”
从那天以后,妈妈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宣布:以后安琪儿有什么好的行为,大家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奖励,千万不能觉得那是应该的就不吭声。这是要强化,让她有明星感!但如果大家认为安琪儿有什么不良行为,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反应,全当作没有看见没有听见。这是不强化,让她没有明星感,让她自然放弃。
请家庭中所有成员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从2岁起,家长的榜样力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