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中国好声音”拿来的好节目
《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大型专业音乐评判栏目”,是平民草根+评审+晋级赛这样的模式,虽然存在一些平凡的选秀老套路。但是,它却有一种不同以往的核心创意——“盲听盲选”。就是这样一丁点局部的创新,让《中国好声音》首期节目收视率便达到1.477%,仅次于同时段《天天向上》的1.672%之后。让全国观众和电视人充满期待 ……
成功在先,只需拿来
《中国好声音》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汉化版”,其前身则是于荷兰创办的《The Voice Of Holland》。2011年美国将其引进,并大获成功,则有了个更加全球化的名字《The Voice》,至今已经在全球有了多个国家版本。
此次中国制作团队大概花费了1亿元人民币从《The Voice》购买中国版权。《中国好声音》是制播分离,也就是说节目的播出平台浙江卫视并不是其后的真正买家,幕后出资者是星空传媒旗下的子公司灿星制作。
“灿星制作”是《中国达人秀》和《舞林大会》的幕后——他们还同时拥有几档卫视电台的看家栏目。这一次能让灿星大手笔打造,也是因为《中国好声音》在引进之前,已经在全球28个国家收获了相当不错的战绩,2010年《荷兰之声》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占荷兰总人口18.2%的收视率。而由于节目形式的特殊性,对于音质具有超高要求,所以此次《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布局也完全照搬国外,包括座椅都是以每台80万元人民币,直接从荷兰空运而来。
“盲听盲选”闪亮出位
勿庸置疑,盲听对实力派选手来说,绝对是个扬长避短的有利规则。四位评委在比赛开始前是全部背对选手,这保证了他们对选手的第一印象完全是从声音开始,当评委被选手的歌声打动了,就转过身,意味着他希望该选手加入其团队。一旦两位或两位以上评委转过时,则权利反转,选手拥有对四位评委的自主选择权,所以“好声音”节目的另一大特色,也在于看评委如何用妙语“求贤”。盲听方式使得观众对于《中国好声音》的好感度大增,一档不以外形,身份论成败的栏目,少了很多作秀的成分。
当然,评委在其中也担当了很多风险,因为虽然声音这一最重要的因素确定了,但选手的其他条件则完全是个未知数,包括性别和年龄都不可预知。单单只是在前两期节目中,我们就已经领略选手的林林总总——听声音被误认为是女声的男选手,盲人歌者,孕妇,全职妈妈等等,这大概是在其他选秀节目进行到后阶段时不太可能遇到的情况。就是这样简单的比赛过程,才让好声音能够留在舞台,过滤掉其余的干扰因素。不过现实的情况是,选手在比赛中的生存状况,由评委决定,而其最终在歌坛中的发展,则完全看市场是否买单,从我们所认为公平的比赛中走出来的歌手,最终能否区别于其他选秀明星,立足歌坛,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毕竟除声音之外,台风,外形和其他条件也是一场完整演出的一部分。
精选评委,身价2000万!
6月初,荷兰制作团队的三位成员来到中国,同中方团队一起为《中国好声音》的评审挑选,赛制设定与舞台布景交换意见。最初,节目组也希望有周杰伦,陈奕迅,张学友这样在歌坛拥有绝对人气与实力的歌手加入评审阵容,不过考虑到档期原因,未能成行。而根据“好声音”在其他国家统一的评审挑选标准来看,四位评委也一定是各司其职:一位是在歌坛拥有绝对实力的老大;一位是出身草根的平民歌手;一位要能吸引来年轻观众群,当然还一定要有一位女评审。最终,刘欢,杨坤,庾澄庆,那英组成了《中国好声音》的首个导师团。
不轻易出山的刘欢出动了,另外几位在歌坛拥有良好口碑的歌手也同台登场,单从评审团来看,就已经为《中国好声音》树立了一个不错的正面形象。节目播出后,更是有观众用“脱口秀”来形容这四位评审的点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场脱口秀的出场费也实则不菲,据透露,节目组目前光是在评审团上,就已花费2000万元,真正是按商演来出价。
又遇特想花钱的“加多宝”
好声音配“加多宝”,好声音成好生意。对于刚刚痛失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加多宝来说,他们现在的心态是气大,急于花钱、花大钱,迅速重振“加多宝”雄风。就是昭告天下“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而加多宝的不差钱已经显而易见,湖南卫视《向上吧,少年》,安徽卫视《势不可挡》的冠名权也先后被其拿下。虽然目前对加多宝此次冠名《中国好声音》的费用,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来源,不过就《中国好声音》对外打包播放的费用来看,浙江卫视为了争取到这一播出平台大概耗资8000万人民币。另外,同样出自于灿星制作的《中国达人秀》在第三季的总冠名费已经突破亿元大关,所以不差钱的加多宝喊这一嗓子好声音,花费也不应低于这个量级。除加多宝之外,《中国好声音》另外两家赞助商则分别是娃哈哈启力与苏宁易购。如果从植入方式上比较,那么根据京东商城在另一档更加火爆的相亲栏目《非诚勿扰》中的9000万广告出场费来看,这两家的投入将与之不相上下。节目资金不成问题,节目质量有了保证。
中国的娱乐界创新基本上是照搬国外,原创不够。加上国外电视节目信息对国内传播渠道的狭窄性,让拿来成为常态。国内观众鲜知节目创作内情。中国的电视人在借鉴国际先进时,更需要发展自己的原创,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让外国人拿去照搬我们的创意。这才是努力的方向。
高韬讲品牌,唯有最好—13503116250
https://blog.sina.com.cn/branding
高韬的课程-《品牌之上》,不同凡想,你从未见过的精品课程
高韬———————————————————————————————————
* 首倡“品牌之上”即“品牌3.0”;
* 国际品牌协会评审顾问;
* 福布斯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 中国管理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特邀教授;
* 以往,在顶级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文章;后来,放弃了“多发表论文才能证明学术成就”的传统观念,全倾投入到课程设计上。
* 想分享他十五年品牌智慧吗?唯有《品牌之上》
—————————————————————————————————————
联络高韬老师:13503116250
adgaotao@yahoo.com.cn
igaotao@gmail.com
https://blog.sina.com.cn/branding
https://weibo.com/igaotao
qq:239-639-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