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足够努力 —— 一万小时定律
小提琴的练习时间
1993年,有几个心理学家,在柏林的顶级音乐学院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了三组:第一组,这都是校园里的明星人物,将来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演奏家;第二组,比较优秀,但和第一组相比还有差距;第三组,就是学渣组,他们的演奏水平,基本上就可以告别舞台了。实验中,这三组学生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从你学琴开始到现在,一共练习过多少个小时?”大多数人本以为,第一组的天才们,应该不用练很久,而学渣的第三组,应该是天天苦练也不行。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第一组明星学生,平均已经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第二组比较优秀的学生,平均练习时间是八千小时;而学渣组的练习时间,只有四千个小时。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出了这个观点:“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同样的这句话,你反过来说:“只要练了一万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专家”,那就不一定对了。
十年磨一剑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一万个小时是怎么算出来的?很简单,你听说过“十年磨一剑”吧,10年,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这加起来就是一万小时,所以艺术类的,体育类的,都说一句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可能说,十年太久了,能不能短一点儿呢?可以,我们来看职业和工作,如果你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则至少需要五年,所以,你看那些两三年就换一个行业的人,大多一事无成。老张年轻的时候找工作,我的简历里就有这么一句话:“以5年,10年为人生刻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句话,就是我当年学习了一万小时定律以后,给自己定下的尺子。
一句话记住一万小时定律
以5年、10年为人生刻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运用一万小时定律的正确姿势,我们说有三点:第一,带着目的学;第二,带着喜欢学;第三,带着环境学。
老张的朋友圈,很少鸡汤,但是有一句话,我发过两次,我说:“以今天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句话,你觉得有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