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李佐军讲师,李佐军联系方式,李佐军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李佐军:国研究中心李佐军:供给侧改革4个核心内容及6个误区
2017-07-31 2969

0月16日消息,“供给侧改革暨工匠精神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6日在江苏南通海安举行。论坛以“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为主题,围绕“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产融结合、多维整合”等议题展开。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供给侧改革实质第一个层面是要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要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增长;第二个层面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实质是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要壮士断腕,除旧迎新,凤凰涅磐,涅火重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第一个方面培育新的主体,第二个是要培育新的要素,第三个是培育新的产业,第四个是要培育新的动力。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这次论坛的题目起得非常好,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这是两个最新的话题。今天给我出的题目是:供给侧改革与生态经济,但是鉴于今天我的时间非常有限,我就不就生态经济这个话题进行分享了,主要是就供给侧改革与我们企业的应对之策,这两个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先讲第一个问题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我今天只就其中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与大家进行分享。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点,先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改革问题而推荐的改革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就是指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架马车。供给侧是什么呢?是指企业侧、生产侧、生产要素侧。

  第二个概念是结构性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是与周期性相对应的。 过去多年来,我们主要是因为凯恩斯的刺激政策解决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中国当下面临的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所以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去化解,如果用刺激政策或者需求管理政策去解决结构性矛盾,那叫牛头不对马嘴。

  第三个概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是前面两个概念的叠加,也就是中央强调的概念。我后面要说的供给侧改革,包括这次会议主题说的供给侧改革,事实上就是指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的简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需求背后的制度性矛盾进行的改革叫供给侧改革。

  第四个概念叫做供给管理。是指为了解决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所谓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属于供给管理的范畴,而不是供给侧改革本身。改革一定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本身不是制度问题,只有针对造成产能过剩,造成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背后的制度,比如说国有企业制度、土地制度、政府制度、垄断行业制度等进行的改革,那才叫供给侧改革,但是当下很多的人把三去一降一补当成了供给侧改革本身,这是叫改革的基本概念不清。

  第五个概念供给政策。所谓供给政策是为了推进供给侧改革而制定的相应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都是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也不是供给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跟大家说的第二个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呢?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个层面理解,供给侧改革实质是要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要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增长。供给侧改革实质第二个层面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实质是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要壮士断腕,除旧迎新,凤凰涅磐,涅火重生。

  第三个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以需求管理政策或者刺激政策相比,不同点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方面是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强调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供给侧改革是要强调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一边强调政府,一边强调市场。第二个不同是需求管理政策,是要强调发挥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供给侧改革是要强调发挥通过创新驱动提高效率拉动经济增长,一边强调投资驱动,一边强调创新驱动。第三个不同是需求管理政策强调解决经济短期周期波动问题,供给侧改革是强调解决经济中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边强调短期,一边强调中长期。第四个不同是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发挥政策的作用,发挥财税货币金融政策的作用,政策一般都是灵活机动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强调发挥制度的作用,发挥法律、法规、标准、体制、机制等制度的作用,制度一般都是相对稳定的。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跟大家说的第四个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培育新的主体,培育什么样的新主体呢?创新型的主体,比如说创新型企业,创客等。通过创新型主体的培育,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增加有效供给。

  供给侧改革的第二个核心内容是,要培育新的要素,新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性要素,或者我们经常说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要素,劳动、资本、资源、原材料等。这一类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不能直接带来效率的提高,但是可以带来产量的增加,或者GDP的增加,所以叫规模性要素;还有一类要素,那就是人才、知识、技术、信息,这一类生产要素,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增长,所以叫效率型要素。供给侧改革,要培育的新要素主要是指效力型要素,因为供给侧改革特别强调,通过提高效力实现增长。

  供给侧改革的第三项核心内容是培育新的产业,要培育高端的产业或者高附加值的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符合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

  供给侧改革第四个核心内容是要培育新的动力,要实现原来我们主要是依靠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架马车拉动经济增长,要转向更多的依靠供给侧的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转变。这三大发动机大家可能没听说过,那情有可原的,因为那是我提出来的。制度变革就是指改革,结构优化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信息化和知识增长等,这三大发动机,大致对应着新一届领导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这三个方面。我们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培育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根大家说的第五个问题是,西方供给学派供给侧主张是什么?大家知道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之后,凯恩斯理论受到了重创。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诞生了,比如说李学公共选择理论,还有供给学侧等等,其中供给学派供给政策主张因为被里根和撒切尔夫人采纳,而声名远播。我可以把它概括为四减四促,四个减少,四个促进。四减,第一是建水,供给学派要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第二减是减管制,供给学派认为要减少行政管制,激发市场的活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第三减是减垄断,要减少行政垄断、行业垄断、企业垄断、价格垄断等各种形式的垄断,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第四减是减货币超发,供给学派不喜欢通货膨胀,不主张用超发货币的方式来实现增长,所以要减货币超发。

  与此同时,还有四个促进,第一个促进就是促进私有化,供给学派认为私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具有比国有企业或者公有企业更高的效率,所以撒切尔夫人就采纳了这个政策主张。但是我们现在国家不能说私有化,但是我们可以说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优化产权结构;第二个是促进公平竞争,供给学派认为公平竞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第三个是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发挥,还包括工匠精神的发挥。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企业,企业的关键在企业家,企业家的关键在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工匠精神那就是更大的范畴,不仅是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了,企业的所有人,我们都要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核心就是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关注,第二个是持续,第三是精益求精,这才是工匠精神。我们要做出高品质的产品,要提供有效的高质的服务,离不开工匠精神,供给侧也是有内在的要求。第四个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智力资本的投资,供给学派认为科技创新增加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增加有效供给。

  供给侧改革,我要说第六个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认识误区,当下,已经产生了以下几个认识误区,六个认识误区:第一,把供给侧改革看成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事物,好像以前没有过,这不太符合事实。供给侧改革这个词确实是一个新词,但是供给侧改革背后所蕴含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早就就有了,与供给侧改革相关的概念,供给管理、供给政策、供给端问题早就有了。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不仅源自于供给学派,甚至不仅源自于鲨鱼定律,与经济学理论一样久远,我们最核心的两个概念就是供给与需求。从经济学来派重商主义是重视需求管理,但是重农学派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就是供给侧,亚当斯密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强调分工协作的作用,强调市场的作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是供给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也是供给侧,我在硕士阶段学习学的发展经济学大部分理论都是供给理论,我的硕士导师张培刚教授农业化理论也是供给侧的理论,他是熊彼特的学生,国际上公认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我的博士导师吴敬琏教授的理论大部分也是供给侧的,人本理论也是供给侧的。所以说供给侧改革理论依据十分丰富,渊源十分久远,并非像某些人说供给侧改革是他们最近几年提出一个新的主义,新的理论,我想不是这样的。

  我记得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吴敬琏老师就再说这些问题。1998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了,怎么办呢?两派意见,一派就说投资印钞票来应对;还有一派就是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推进政府机构的改革,后面这个就是供给侧改革,政府后来采纳了,只不过当时没叫这个词,干的就是这个事。本人在2001年、2006年、2009年、2011年分别写了若干篇关于供给管理,供给政策的文章,十多年前我就在写这些东西了,怎么可能是最近才是一个新东西呢?在我看来供给侧改革只不过是回归经济学的常识而已,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把西方的供给学派,供给政策的主张直接套用到中国来,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我们国家目前所面临的环境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美国和英国所面临的环境不一样。而且我们的体制特点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套用,但不排除我们可以借鉴利用他的精神。

  第三个误区是把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这也是不对的。供给与需求乃是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对称概念,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手心与手背的概念,过去多年我们确实强调了需求管理,现在我们要拨乱反正,但是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极端,强调了需求改革把供给搞忘了,同样是一个误区。

  第四个误区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去推进供给侧改革,是一个更大的误区。我前面说了,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就是要发挥企业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当下有些人,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政府,用典型的计划经济的手段去推进供给侧改革,比如说规定什么行业,在什么时间,要去掉多少产能,规定要发展什么行业,不发展什么行业,规定什么企业要重组,什么企业不应该重组,这就是典型计划经济的做法,这与供给侧改革的本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怎么去产能呢?应该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同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由企业自己决定他去还是不去,去多还是去少,什么时候去,以什么方式去。这是第四个误区。

  第五个误区,把供给侧改革的供给简单地狭隘为理解为产品供给和产业供给,当下很多人理解供给侧改革就是去产能,就是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这是对供给侧改革狭隘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是供给管理,即便供给管理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过多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这个角度理解的话,一定会导致我们政府方方面面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行为,告诉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告诉你这是供给侧改革,这就走到了供给侧改革反面去了。

  第六个误区,把供给侧改革影响因素平行概括为五大因素,劳动、资本、资源、技术、制度,这五大因素不能平行放在一块,其中劳动资本资源属于规模型要素。我前面说过,它投入量的增加不能带来效率的提高,可以带来产量的增加。过去多年,我们之所以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与这一类要素大规模的粗放投入有关。这正是我们供给侧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技术、人才、知识、信息这一类要素,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增长,这是供给侧改革要着力倚重的。

  这两类不同的要素在供给侧改革作用中发挥方向是不一致的,至于制度又是一个根源性的要素,既影响规模性要素,也影响效率型要素,在经济学基本模型之中,这三列要素是放在完全不同位置的,我们不能用一个顿号,应该用逗号把这五个要素放在一起,这是基本概念和逻辑问题,一定会造成政策的误导和时间的扭曲。

  第一个大问题说完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大问题,今天都是企业的同志,本来我是想怎么讲供给侧改革,我觉得还是讲企业,从企业这个角度。企业怎么办?在这样一个新的改革发展的形势下,给大家提几点建议:第一点建议,认清新形势,要认清什么样的新形势?认清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到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新形势,认清我们经济增长要换档的新形势,要抬头看路,要认清我们国际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要认清我们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导致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变化这样一个新形势。总的来说,现在经济还在换档过程中,GDP的增长增速还在持续的下行之中,自2010年开始10.3,2016年前两个季度的6.7,需求侧三架马车也是类似的,比如说出口,出口2012年、2013年7.9%,2014年6.1%,2015年下降5.9%,3月份下降15%,4月份下降6.4%,5月份下降2.8%,6月份增加2.8%,7月份2.3%,8月份下降5.5%,11月份下降6.8%,12月份下降1.4%,今年1月份下降11.2%,2月份下降25.4%,4月份下降1.8%,5月份下降4.1%,7月份下降4.4%,8月份下降2.8%。第二架马车投资,投资2012年20.6%,2015年10%,2015年4月份12%,5、6月份11.4%,8月份10.9%,9月份10.2%,12月份10.0%,今年1—2月份10.2%,3月份10.7%,5月份9.7%,7月份、8月份9.1。消费2012年14.3%,2015年10.7%,4月份10%,6月份10.6%,8月份10.8%,9月份10.9%,11月份11.2%。今年3月份10.5%,4月份10.1%,5月份10.0%,6月份7.6%,8月份10.6%。我们再看供给侧代表性指标也是类似的,只说一个,比如说工业增加值,2012年是11%,2015年5月份6.1%。我们要认清中国经济在转型,在增速转换的信息,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抓住新机遇,新机遇很多,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带来新机遇,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正在酝酿突破带来新机遇,全面改革深入推进带来新机遇。哪些行业新机遇比较多呢?说个结论,第一,节能环保产业,第二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水务产业、海洋产业等。第三,部分资源能源行业,尤其是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关的。第四,大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现代传媒产业、旅游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第五是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养老服务业等。第六是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等,第七现代农业,包括各种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等。第八是与新型城镇建设化有关的一些行业,新型城镇化是人本的成长化、市场的城镇化,协调的城镇化,品牌的城镇化,集群城镇化,智慧的城镇化,品质的城镇化,人文的城镇化。第九是部分军工行业,第十是妇女儿童用品行业,前面放开两胎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第十一是信息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第十二是绿色制造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制造业,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等。第十三是物流快递行业,因为我们进入到网购时代,需要这个行业来满足。

  以上十三种行业就是未来相对来说潜力比较大的行业,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这十三种行业具有四个共同特点,如果您的行业没有提到按照四个标准看待,第一,您的行业是不是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未来有没有需求;第二,看您那个行业是不是符合绿色低碳的世界潮流;第三,这个行业是不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方向;第四,是不是符合政府政策鼓励的方向,国家十三五规划有没有提到。如果都符合就挺好,都不符合就小心一点。

  第三个建议迎接新挑战。挑战也有很多,中国经济还处于换档过程中,底部尚未探明会带来挑战,经济结构调整阵痛带来的挑战,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也会带来挑战,人口红利消失带来挑战,资源环境要素加剧加大带来挑战,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也带来挑战。具体来说什么行业挑战会相对大一点呢?有这么几种行业,第一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准备迎接挑战;第二三高行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准备迎接挑战;第三,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工业,重化工业进入知识密集型阶段,准备迎接挑战;第四,受移动互联网冲击比较大的行业,传统的商业、传媒、出租车行业,大家已经看到了;第五是受反腐败作风建设影响比较大的行业,餐饮、宾馆、奢侈品、花卉、研究、明信片、挂历等。

  第四个建议培育新的意识,第一个是要有抱团意识,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要学会抱团求生存、分工协作求发展;第二个意识要有底线意识,你一定要提前把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想好,如果你有这个意识因为你想到了不至于死,否则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第五个建议找准新的定位,定位非常重要,多重要?定位决定成败,王中秋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是有前提的,定位正确的情况下,细节可以部分决定成败,如果定位搞错了呢,细节做得越好,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第二句话定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怎么定位呢?首先要找到市场定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要找到产品或者服务定位,围绕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然后要找到盈利模式定位,企业是要挣钱,究竟是卖产品挣钱还是卖服务挣钱,还是资本获利挣钱,然后就是组织机构定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组织机制也要定位,还要营销渠道的定位。尤其是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定位尤其重要,长江有可能发洪水,长江发洪水的情况下只有那种定位比较明确,抱着自己定位不放的企业能够生存发展,至于定位不明确,还不抱着自己定位不放,盲目多元化、随波逐流、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都被淹死了。

  最后一个建议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形势下有新的定位开发新的服务,按照前面说的十三种行业去开发,按照四个判断标准区开发,按照十个产业产品转型升级的方向,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高端化,产业特色化,产业集群化,产业品牌化,产业绿色低碳化,产业融合化,产业国际化、产业信息化、产业智能化,去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第七个建议制定新的战略,企业的战略很重要。在当前的形势下,每个企业结合自己的特点,可以制定一些适应性战略,比如说创新求存的战略,创新杀开一条血路的战略,比如说产品转型升级战略、比如说抱大树战略、安静冬眠战略,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不干比什么都干的好,降低成本,重大投资谨慎投资战略,在经济底部尚未探明的情况下,有些重大投资审慎一点比较好,只有新的增长点形成的时候才可以大一点。还有防守反击战略,如果一味的消极等待也是死路一条,如果你有机会看得比较准,防守反击,这样你就可以比竞争对手生存得更好。

  第八个定位,开拓新的市场,市场有国际国内,国外市场三个方面,第一个要开拓率先复苏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第二是要开拓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市场;第三是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节点城市,旅游胜地、资源富集的市场。国内市场三个方面,第一是要开拓具有后发优势的中西部市场,第二要率先开拓一些新兴城镇、新兴农村的市场,第三要率先开拓生态环境相对比较好的地区的市场,因为国内悄然出现生态移民的迹象。

  第九个建议培育新的要素。要素有一般性要素还有高级要素,我前面说的规模要素和效率要素,我们要推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要培育优化整合配置各种高级要素,人才技术信息以适应消费升级的方向,这些高级要素要提前筹备,如果你临时想到了临时找来不及。

  第十个建议立足新的空间。我们企业总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生存发展的,刚开始可能在一个小的地方起步,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档次的提高,需要发展引进来各种高级要素,有些高级要素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那个地方怎么办?可以把企业的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到更大的城市去,从更大的范围整合资源为你所用。

  第十一个建议塑造新的品牌,品牌可以提升竞争力,可以提升高附加值,我们光斗就是品牌大专家,专门跟大家讲,品牌特别重要。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塑造什么样的品牌呢?就是塑造绿色低碳的品牌,因为绿色低碳的品牌符合国际潮流,符合消费者的偏好,符合政府政策鼓励的方向。  第十二要建立新的组织,组织对企业很重要,因为可以把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大家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实现共赢。在当前的形势下,组织有两点要重点考虑,第一,我们可以向中央领导学习,适应当前新的形势,建立一些临时性领导小组,也尝尝当组长的滋味。第二,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需要,把原来金字塔不必要的一些组织的中间环节,通过推进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降低组织成本,国务院强调的瘦身健体。

  第十三个建议,建立新的制度,制度对企业很重要,制度也有很多,有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激励约束制度和各种制度。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有两件事是应该优先干的,第一件事像参加今天这样的学习练内功,第二件事创新优化企业的制度,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第十四个建议,探索新的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

  第十五个建议,探索新的管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我们要探索个性化的管理,特色化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能够适应工匠精神需要的管理。

  好了,只能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