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心灵追求,但它又不仅仅是信仰。宗教有社团,就有现实社会政治存在,由于其中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不同民族宗教往往因此深陷矛盾冲突之中。世界宗教与国际政治如何互相牵涉?各大宗教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又有着什么关系?中国的宗教学应该如何发展?
近日,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庆60周年之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以“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宗教学问题”为题,对上述问题作出一一剖析。
卓新平
“文明冲突的地方也是文明对话最可能展开的地方”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在今天世界各国社会中越加凸显,宗教发展的政治意义开始引人注目,从前的意识形态分歧已不是今天的着重点,不同宗教的政治地位、政治作用应该予以强调。 ”
卓新平表示,有必要对当今世界宗教现状加以了解,对相关宗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中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状,为科学发展宗教学提供借鉴和启迪。
20世纪初,西方出现文明发展与衰落的理论。施本格勒以《西方的衰落》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提出警醒,汤因比则在《历史研究》中以涨潮、落潮来描述二十余种人类文明的消长起伏,亨廷顿的八大“文化圈”理论则论述了消长起伏后留下的以基督教、儒教、神道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为核心的五大文明,加之新涌现的三种文明,形成了今天的八大文化圈,而每一文化圈都有相应的宗教作为其核心价值观或文化象征,如西方以基督教,中国以儒教,日本以神道教,阿拉伯、波斯以伊斯兰教,南亚以印度教,斯拉夫以东正教,拉美以天主教,而非洲基督教、伊斯兰教和本土宗教则正处于博弈当中。
卓新平指出,在这种关系中,宗教既与文明冲突相关联,但也是文明对话的最直接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