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群,林如群讲师,林如群联系方式,林如群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林如群 2020年度中国20强讲师
心理学专家 心理培训 情绪管理 心理讲师 心理咨询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林如群:卓越心理健康管理  课程大纲
2020-10-29 2428

时间:1天

准备:

白纸A4两张,铅笔,橡皮,水笔,白纸,课程指导大纲(提前打印),60厘米长的绳子(两人用一个)。

上课需要:投影,音响,话筒


第一部分:识别——认识你自己

卓越的心理健康管理,从认识自我开始

1 热身活动:心理绘画投射测评

正面:雨中人

反面:人桥兔子气球


2 认识你自己-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迄今没有绝对的标准,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各有不同的表述。(标准建设与自我发现)

(1)美国心理学者奥尔波特(G.Allport)认为心理健康者应具备以下7个方面

1.能主动、直接地将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或爱的能力。

  3.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优劣都如此。

4.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  

5.能够形成各种技能和能力,专注和高水平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6.自我形象现实、客观,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

7.能着眼未来,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


  (2)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了正常心理的十条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3 如何看待:我有心理问题?

当我有些困扰始终无法解决时,

当我感觉到时常孤单无助时,

当我感觉到莫名焦虑焦躁,而且很频繁时,

当我感到持续低落,且抑郁时,

当我感到无法分离,不能承受分离时,

当我噩梦不断,恐惧不断时,

当我感觉不到快乐,过的不幸福时,

当我无法处理好我的职场关系时,

当我无法处理好我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时,

当我感到痛苦,且走不出来时,

当我也许,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时......


当任何时候,只要你有需求,有需要,都可以通过卓越的心理健康管理方式,或者心理咨询方式,来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更喜欢自己!


第二部分:探索——关系就是一切 (关系里的冲突,靠近,包容)  

卓越心理健康管理,从塑造良好关系开始

1 体验活动:拇指摔跤


个人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共同的游戏,来处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等,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游戏里往往容易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同频共振。


2 体验活动:控制与被控制


个人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关系里极强的控制,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舒服,关系里尽量多的引导会让对方更舒服,引导意味着成长,控制意味着反抗;


3  人际冲突:——三角关系

请根据导师要求,在下面画两个三角形










发现:原生家庭和现在的再生家庭,有哪些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

三角关系的分析理论;

从三角关系里,能够看到现在的人际关系及职场关系;

如何在职场关系里获得更多自由;

从过去如何看现在?从现在如何看未来?

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如何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第三部分:结局——卓越心理健康管理  心灵重构法(4小时)

卓越心理健康管理,从心灵重构法开始!

过去的我——现在的我——习惯——行为——感受与情绪——认知与想法——思维模式——原本自我——未来的我


一 过去的我  集体意向对话活动


记录: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现在的困扰,现在的感受,也许源自于很小的时候留下的。

每当我感觉到痛苦或者不舒服时候,我想去看到那感受,那感受背后的联想,

它会让我想起哪些往事?

它会带我去哪里?

它会让我看到什么?

体悟过去,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


二  现在的你  生命线活动

体验活动:生命线活动(空白纸条一份)


————————————————————————————————


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重复的行为——习惯塑造


1 体验活动:调息法及对立统一行为模式(以点带面,先重复一个行为)


2 基本了解:如何通过行为方式去塑造良好的习惯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这是一种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循序渐进地消除异常行为的一种方法。通过渐进性暴露于恐惧刺激的方式,使已经建立起的条件反射消失,以治疗心理障碍或行为障碍称为系统脱敏疗法。这一疗法是1958年由南非心理精神病学家沃尔夫综合前人经验发展起来的。他认为相反的行为或情绪能相互抑制而不能同时存在。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和恐惧症。精神病学家沃帕提出了以下的治疗程序:

(1)了解引起焦虑和恐惧的具体刺激情景。

(2)将各种焦虑和恐惧的反应症状由弱到强排成“焦虑等级”。

(3)帮助患者学习一种与焦虑和恐惧反应相对立的松弛反应。

(4)把松弛反应逐步地、有系统地伴随着由弱到强的焦虑刺激,使两种互不相容的反应发生对抗,从而抑制焦虑反应。


行为治疗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基础上提出来的,也就是对其行为反应给予负性强化使之逐渐减弱,直至消除其不良行为。也可以认为厌恶疗法是用惩罚性强烈刺激,去消除已经建立的不良的条件反射的方法。厌恶疗法采用一套技术,这些技术中包括工具或武器,以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如电击、致吐药物、难闻的气味等。其方法是当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给予这些厌恶性刺激,直到症状消失。因此说厌恶疗法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用做厌恶性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痛苦及厌恶刺激即惩罚)的直接运用。由于作为负性刺激的物品或方法的不同,因而可将厌恶疗法分为如下几种:

(1)化学性厌恶疗法。应用化学药物,如能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阿朴吗啡、戒酒硫等或有强烈恶臭的氨水等。

(2)电击厌恶疗法。以一定强度的感应电作为疼痛刺激,或以轻度电休克作为负性刺激。

(3)橡皮圈厌恶疗法。拉弹预先套在手腕上的橡皮圈,并引起疼痛作为负性刺激。

(4)羞耻厌恶疗法。即命令患者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变态性行为,从而使患者自己感到羞耻,用此作为负性刺激促使患者改正变态行为。化学性和电击厌恶疗法,都较痛苦,故施用几次后,应该训练患者自己应用想象厌恶法”,一旦遇到烟、酒或性兴奋对象时,立刻想象到痛苦的惩罚感受,从而产生厌恶反应。想象厌恶法也可一开始即应用于某些性变态者,如异装癖、露阴癖等,即使患者想象自己在做异常性行为时被人发现,当场抓获,受到严厉处罚等,从而用想象中的负性刺激来克制异常性行为。这种方法有人也称之为“隐闭性敏感法”。

厌恶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主要用于强迫症和种种行为障碍的患者,如日常生活中想戒烟、戒酒、控制饮食等也可采用此方法。但因为厌恶疗法实施时会给患者带来极不愉快的体验,因此,一般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后才使用此法。


行为治疗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相反,不需要叫病人经过任何放松训练,一开始就让病人进入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是采用想象的方式,医生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治疗医生在旁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害怕的情景中的细节,或放映现代影视画面最使病人恐惧的镜头,以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病人做出闭眼、堵耳朵、哭喊等逃避措施。即使病人由于过分紧张害怕,甚至出现昏厥的征兆,仍要鼓励病人继续想象或聆听治疗医生的描述。同时要告诉病人,这里备有一切急救设备和手段,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因此病人可以大胆想象,病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可能因焦虑和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植物神经系统反应。但病人最担心的可怕的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减退了。

实行满灌疗法需要慎重,应该视患者的病症程度、心理状态而定。虽然满灌疗法比系统脱敏法所花费的时间要少得多,但是一旦刺激程度超出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极易引发精神分裂症。


行为治疗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疗法行为塑造是要形成和建立一个新的行为习惯。在确定这个大目标后,把其分成几个小目标,制定治疗计划,然后由低向高逐步实现,达到一步立即给予奖励强化,直到最后实现最高目标。即“大目标,小步子”,用不断强化的原则来建立新的行为习惯。行为塑造疗法适应证有:精神病人的行为学习、哑童说话、残疾人的肢体功能训练、低能儿教育、大小便失禁控制训练等。对于正常人来说,行为塑造也是学习建立新行为习惯和完成事业目标的有效方法。


行为治疗代币疗法

代币疗法是指出现适当的行为时,即给予正性强化物以强化该反应,从而建立个体新的适当行为,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治疗方法。该疗法适用于消除心理异常和习得性不良行为从个体需要的反应中选择正性强化物,强化物的出现增加了个体以后在同样情景下重复该行为的几率,这表示强化物对个体的反应产生了加强作用。这种作用即称为“强化作用”,因强化作用是由个体反应后产生的效果所决定的,故又称为“后效强化”,它是行为主义治疗学派的重要概念。在人和动物的行为中有很多行为是受后效强化所支配的,比如人为什么会赌博呢?因为赌才有赢钱的机会,“赢”是“赌”的后效,强化了赌的行为。心理异常者难以听进劝告,但仍有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治疗者针对他们的需求,让其积蓄象征性代币,将它作为获取需求满足的条件,从而纠正不良行为,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行为治疗渐进式放松

渐进式放松包括全身肌肉的全部放松,甚至呼吸,直到身体紧张全部释放为止。这被行为治疗师作为放松练习,用于消除焦虑和压力,或为系统脱敏做准备。渐进式放松的方法是先紧张,后根据全身肌肉群逐个放松。治疗师可以建议来访者使用事先录好的放松练习录像带在家练习。


四 透过行为,看见内心深处的感受!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心就是世界

你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你深刻的感受!


OH卡牌及投射活动


记录你的第一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你眼中的人,是你内心的投射

你说出的观点,是你内心的投射

你爆发的情绪,是你内心的投射


别人投射给你的:你是个胆小鬼

投射性认同:我是个胆小鬼

保持中立:我胆小不胆小,我自己知道。你是投射你的问题和情绪在我身上。


看清本质,看清自己内心的现状,和客观的现状是有区别的,才能更好的增加自己内心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目标:让内心深处美好的感受体验越来越多。


五 认知与想法——所有的痛苦,源自你的观念系统,改变观念,痛苦便不治而愈。

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

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过分概括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糟糕至极的结果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困扰事件A想法认知B结果C1   2   1  2  1  2  1  2  1 代表现在想法和现在不理想的结果

2代表替代的想法和可能好的结果


总结:发现自己不大合理的想法认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通过每天的心灵日志,来尽量多的发现自我!


六 思维模式改变人生

1提起放下思维模式

2对立统一与积极关注思维模式

3微扰动思维

4整体思维

5辩证因果思维


七  你本完好——不一样的生命  精彩过一生

体验活动:小婴儿的投射与改写   回应与共情


八  未来自我

看向远方,写下你对未来自我的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卓越的心理健康管理,

在于对于过去的体悟,感悟,开悟;

在于对现在行为习惯的重构;

在于打开自我防御,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在于学习提升,建构积极乐观的观念系统;

在于,用更合理的思维模式,去替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在于,多和良师益友交流,看到原本的自我,更喜欢自己;

在于,从过去构建现在,从现在构建未来;

让自己能够,精彩过一生!



林如群老师赠与你:

我不关注你现在获得的成就,做的怎么样,

我只关注,你是否幸福与快乐,你的感受如何!








上一篇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